記憶中有很多美好的時刻,也許是與很多人在一起,也許只是一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但同樣不失雋永和美好。
玉淵潭公園是2013年我去懷柔開會前,利用兩個多小時的閑暇去的。彼時正是金秋時節,天氣漸漸轉涼。記得自己還穿得有些多,但依然點綴了些愛美的天性,一條淺紫的紗巾系于頸上,一貫利落不失典雅的短發,還有當時最鐘意的黑白色搭配------白色毛絨衣和黑色長裙。那時的心情是悠揚的,一如清晨的微風。
我為什么而快樂,常常,我這樣反問自己。讓我當時快樂的因素其實是那樣虛幻而無形,可我卻似乎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心里充滿了安全感,無比的輕松?意,對別人也是滿滿的善意。我被愛和強大籠罩,偏偏就是這種無形的因素卻使我有了這種變化,我驚嘆于精神的力量對人由內而外的支撐是如此有力。
那時,我也經常想到人生是無常的,順境和逆境經常是周而復始地與人相伴而行,如果以后的路又陷入逆境時,該如何尋找或者設置一種精神上的依靠呢?我一邊享受著天時地利人和為我帶來的種種快樂,一邊形而上地思考“福兮禍倚”這一古老的思辯問題。樂觀中帶著些許惆悵,是不想讓自己因順境而得意忘形,是為了淡然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知曉自己不是甄繯,沒有她那樣的能力趁勢扶搖直上,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我的性子偏偏像山谷里的溪水,喜愛幽靜的氛圍,即使偶遇強大的臂膀支撐自己,也只想在這臂彎里做一只慵懶的貓,與主人嬉戲,行一場歡樂,續一段緣份而已。我是自然界的產物,如林如風,如花如蝶,如雨如雪,偏偏不如個現代人一樣,識實務。
彼時,玉淵潭公園游人甚少,天氣微陰。在繁忙嘈雜的大都市里,它倒像是個大隱于仕的隱者一樣,郁郁蔥蔥、絕世獨立。又海納百川,溫柔似水地接納來自各地、各個階層的都市行人,來這里,一路徜徉,聞聞花香,看看湖泊,登臨小山上的亭臺,俯瞰一下公園的全貌。放松一下身心,澄清一些塵念,這真不失一個好的去處。中國人,始終都愛戀著山水,也可以說,骨子里都浸透著一種濃厚的山水情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評定一個合格讀書人的前提是游歷山水、吟詠文章。只有被山水浸潤過的靈魂才是一個文人雅士應具有的風骨。山川湖泊的確是靈感的源泉,那些飛鴻游溪、湖光云影激發了多少詩人繾眷的思緒呀。詩意地生活,中國已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曾幾何時,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摒棄了古老文化對我們的孕育,我們變的不中不西,不倫不類,我們與時俱進,拼了命地迎接英語四六級考試,卻在漢語的口語表達上只是初中生的水平。幸好,我們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又發現了它的魅力所在,那才是我們文化與情感的發源之地。我們重新吟誦唐詩宋詞,在那些平平仄仄、起承轉合里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看到了凄楚的寂寞、看到了曠古的英雄情懷、看到了隱仕的優雅與淡然。我們發現,古老的文化是這樣美好,它們不僅值得我們去學習,還需要我們發揚光大。我們都應該發揚和繼承它。
關于玉淵潭公園的記憶是很美好的,尤其當時的心境是那樣沖和、明快。一生中,快樂的時刻應該時常想起,這讓我們微笑地去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