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于這句詩酒友們都不陌生,他就是曹操。曹操從小愛喝酒,且酒量驚人,他很愛酒,但為啥要禁酒呢?
溫酒斬華雄,當袁紹聽說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認為他沒有資格出戰的時候,曹操卻“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
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傲視群雄,視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輩為冢中枯骨,唯獨將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與自己一同稱為曠世英雄。在大宴銅雀臺時,曹操讓本族子弟和外姓武將比射,以西川紅錦戰袍一領作為酬謝,當兩邊人馬爭執不下時,他命各賜蜀錦一匹,諸將各各稱謝,輪次把盞。
無論是溫酒斬華雄,還是煮酒論英雄,酒都是三國英雄故事的重要道具。古時生產力不高,而釀酒又意味著糧食的消耗,因此官方并不鼓勵釀酒。到了東漢末年,各地戰亂頻繁,大量人口死亡,糧食不足一直困擾著各路英豪,禁酒也就成了節約軍隊開支的權宜之計。
曹操很清楚釀酒不僅耗費糧食,如果飲酒成風也必然貽誤軍機,統一了中國北方后,禁酒被他搬上了法令。公元208年,曹操頒布了禁酒令。盡管當時曹操已經采取屯田以增加生產,但連年征戰的曹軍還是餓著肚子,只有靠禁酒來保證糧草的供應。
曹操當時頒布的禁酒令十分嚴厲,以至于當時人們都避諱說“酒”字,卻把清酒稱作“圣人”,把濁酒稱為“賢人”。此處的清酒不是日本的清酒,而是東漢時期一種濾去固體酒醅的發酵酒。當時有位大臣叫徐邈私自飲酒被抓,曹操怒不可遏地責問他,他巧妙地回答說“中圣人”。旁邊立即有人求情說,徐邈一項沉穩謹慎,今天是偶爾喝醉罷了。曹操竟然免去了對他的處罰,大概也是愛惜人才的緣故。但從此,文人們則經常戲謔喝醉酒為“中圣人”或“中圣”。
就在頒布禁酒令的那一年七月,曹操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據《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描寫,一天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宴中,曹操感懷自己的半生戎馬和不世功業即將告成,賦詩一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是愛酒的,但當時社會和經濟能力,他不得不禁酒……
一個10年白酒人的酒故事:曹厚英說酒,持續輸出有趣有料的白酒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