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實
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證明了學習效率與深睡眠時長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者邀請一組6人受試者(3男3女)進行實驗,第一次讓他們睡個整覺,第二次則進行“有干擾睡眠”,以影響他們的深睡眠時長。睡完覺的第二天都讓他們完成一定的學習作業,結果顯示有干擾睡眠后的學習能力有明顯的下降。
這其實是從科學實驗的角度再一次證明了一個事實——睡不好第二天狀態就是會很差。
一杯咖啡和一次實驗
我是一個重度咖啡愛好者,雖沒重到要去做一個咖啡師的程度,但一天一杯咖啡必不可少,甚至周末也不例外。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喝咖啡有反噬效果:雖然早上喝了咖啡狀態會異常地好,但到了下午就會變得萎靡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于是我在網上找尋了不少關于咖啡危害的資料。
有一個健身房的CEO在博客中寫到,咖啡是提前透支身體的能量,這些透支會讓你之后感覺更累。
一位營養師的文章說,如果你想要一個健康的睡眠習慣,那就要遠離咖啡。
看了這些建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戒掉咖啡來改善自己的睡眠狀態。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每天的咖啡戒掉,實在不行也只喝紅茶。
那段時間,沒有了早上對咖啡的依賴,晚上也就更愿意早睡了。
一次統計
經過那段時間的數據統計,我還得出了一個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間值:12:30~12:45入睡,7:00左右起床。
統計方式是這樣的:客觀數據由小米手環2統計;主觀數據一項,起床時給自己的狀態評分(-3 ~ 3)。
保證第二天狀態的關鍵在于充足的睡眠,所以必須要保證6~7.5小時之間的睡眠時間。
我的入睡前儀式是這樣的:把手機放到臥室外(最關鍵一步),上床,伸展身體,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然后自然入睡。
一個月后,我感覺自己不需要喝咖啡也可以保證第二天良好的狀態。
一個FLAG
說來慚愧,可能是因為自己放不下對咖啡的愛,我又再一次掉回坑里了。
雖然又回到了每天一杯咖啡的日子,但下午的反噬現象卻不那么明顯,原因是我會在下午接著喝茶或可樂。
實際上,補充茶堿或變相攝入咖啡因是我為了克制反噬效果干的事情,結果是這個坑我越踩越深了。
最近有本新書《睡眠革命》,來自曼聯御用運動睡眠教練尼克·利特爾黑爾斯30年的研究成果。我下單了,在此立個Flag,再用一個月時間,徹底解決睡眠問題。
具體完成指標有下面幾項:
01 不喝咖啡
02 晚12:45前睡覺,違反率低于1%,節假日不例外
03 第二天狀態評分一個月平均值需大于等于2
2017年7月15日回來告訴大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