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完莫言的一本小說集《冰雪美人》,就開始喜歡上了他。并不是因為他的文字有多么多么優美,只是因為他的故事講得太好了,看完后會覺得好笑,笑后就會感覺非常有道理,讓人笑而知理,這也許莫言最大的看家本領。
會講很多故事的人,一定經歷了許多事情,把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提煉或者升華成一個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想說但不能直接說出來的東東。而莫言就是這么一個人。
看完他的《冰雪美人》之后,我興趣的在網上查了他的資料。看了他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的演講。
莫言在他的演講中講了好多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說是他小時候很窮,窮得沒飯吃、過中秋節的時候家里難得包了一頓餃子,每個人只能分到一碗,我們正要吃餃子的時候,突然家門口來了一個乞討的老人,,,
莫言當時端出半碗紅薯干給那位乞討的老人,想打發他,卻沒想到那老人發火,憤憤不平地罵道:“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的心是怎么長的?”莫言氣急敗壞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也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已經很好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的碗里。
莫言這事在國內說說就行,跑到國外說這事,他是什么意思?
第二個故事是講他自己,他說:“我生來相貌丑陋,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有幾個性格霸道的同學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也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你要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后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仍然在背后甚至當面嘲笑我的相貌,我想到我母親的話,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第三個故事他是這樣講的: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事是跟隨著母親在田地里撿麥穗,當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的小腳,跑不快,被抓住,那個身材高大的守麥田的人打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我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
多年之后,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同一個人。”
最后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八個人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了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接著一陣,一個個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
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有一個人干過傷天害理的事,誰干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是沒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折草帽往外扔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干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
于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扔,七個人的草帽刮回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懲罰,他自然不愿意出去,眾人便將這個人抬起來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倒塌了。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莫言在暗示,他就是被扔出廟門外的第八個人。
莫言在國外講出這樣的故事是想說自己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一個充滿負能量的,有毛病的社會環境中。以前聽別人說,莫言之所以得諾獎是因為他把中國的社會寫得很壞,而外國人就是喜歡看中國的丑惡的一面,所以他所寫的文學符合了國外人的味口,就拿到了諾獎。其實不是這樣。
莫言的故事是要告訴我們:別人的負能量、骯臟、品性不端、自甘墮落、、、這些其實正是你的機會。當他人隨波逐流自甘墮落成為下等人,靠傷害別人來緩解自己心里的苦悶,你的忍耐,你的努力,你的堅持,就會讓你顯得更有價值。也就是說,環境越差,機會也就越大,你的機會是下等人和人渣給予你的,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