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每個剛剛進入校園的建筑學學生都聽過這句話,感覺這個專業好像一下子變得高大上起來,背著畫夾走在校園里,都有一種“看我,搞藝術的”的洋洋自得的心態,通宵畫圖也變成了一種時尚。
不論學的好壞,畢業后總能找到差不多的工作,工作后才知道,原來大部分人工作后,都在畫施工圖,和藝術沒什么關系,熬夜加班趕進度,一樣的悲催。
一轉眼十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從自己畫圖,到帶別人畫圖,到管理,職能不停的轉換,自身進步卻不大,一度變得迷茫,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以前做的工作以建筑施工圖為主,服務于政府、開發商、企業、個人等等,只要與蓋房子有關的,都會去做,為甲方提供設計圖紙,以及相應的技術支持。
跳槽后一段時間方案與施工圖都做,方案設計的目標,就是將甲方的想法,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轉化為建筑。無論是空間功能還是效果,從與甲方溝通到報批完成,再到與施工圖的交接,一路走下來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中間無數次的改動已成常態。
現在轉為管理后,有時覺得自己到底能不能承擔這個責任,技術做久了,思維很難跳出那個圈,管理的形式,也基本落在技術層面,學了一些管理的知識,感覺里面學問很大,但自己卻還沒把握到,2017年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加入得到后,認識了一些大咖,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種精神,那就是不斷學習,持續進步,將自己武裝起來,機會來了,果斷出手。同時也對自己思維的薄弱感到恐懼,前段時間定了很多課程,之后發現課程越多,頭緒越亂,于是決定春節前將所有的課程和書籍梳理一遍,留下該留的,去掉無用的和暫時用不到的,2017需要做的是扔東西,清理掉一部分,騰出空間做最重要的事。
剛剛買了一本書,王澍的《造房子》,打開看了一點,覺得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內容不是單純的專業性知識,而是融入了文學修養在里面,有濃濃的鄉土氣息與文人情節,計劃春節期間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