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看到好友發來的消息,是一篇文章,有關于單身的雞湯文章。朋友雖不是文藝青年,多少沾點文藝氣息,微博微信找到一些好的文章總喜歡與我一同分享,有時我們也會就一個主題討論一番。但是最近,我卻忽然有些反感這類文章了。通篇下來,大多根據幾件或真或假的故事作底料,配以幾句深刻或是感動的佐料,來說明這碗雞湯確實是有味道,有故事的。
來,兄弟,一口干了,咱該干啥還干啥。
想起中考,高考那段時期,學校總會從外地請來很多的“勵志家”,高談闊論理想,撕心裂肺地狂吼“考試必勝”,從喇叭另一端都能感受到被噴滿臉口水的咸濕,于是內心也跟著振奮起來,一同吶喊著“必勝必勝”,斗志無比高漲,演講結束一頭扎進題海里,一股刷不完題不罷休的氣勢。
結果誰都知道,堅持不了多久。
于是學校隔三差五舉行類似勵志會,像無數雙手推著你踉踉蹌蹌前進。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寫雞湯的不一定會自己喝,喝雞湯的也不一定能品出味道。那為何還有這么多人不停地熬,這么多人不停地喝呢?
可能是喝雞湯的覺得多喝些總歸沒壞處,說不定多少還有些滋補,而熬雞湯的看到喝的人越多,就越有動力。
所以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接受著雞湯的浸染,哪怕它的作用在我們身上微乎其微,我們仍樂觀地相信著,總有些時刻它會改變我們。
最近關注了一個博主,首頁上看到她最近的話題是“三十天堅持做好一件事”,現在已經是她堅持的第三季。第一季她堅持每天跑步七公里,并每天打卡附上跑步機計數照片。第二季她堅持每天看一集TED,并最后附上三十集視頻的鏈接。現在的第三季是堅持每天跳繩三千下。每天的打卡下面,都有一群人在互相鼓勵,這樣的正能量讓我感動與羨慕。
這可不是雞湯了,這是活生生的老母雞站在我面前啊。
沒多想,我迅速打開記事本創建了一個新記本,“三十天堅持做好”,打完七個字,我就愣住了。
我要堅持做好什么呢?
看美劇?背單詞?讀書寫作?爬山跑步?
默默取消了創建,我開始認真想著自己這么著急有什么意義。想要快速成長,想要有努力的方向來掩蓋無所事事的現狀,想要有逼迫自己的動力,還是想要證明甚至是想要炫耀?
也許都是。
所以我喝下大碗大碗的雞湯,里面都是我想要的美好和未來。
別問我吸收了沒,我拒絕回答。
后來,我還是創建了記本,“三十天堅持做好一件事”,不過到現在它仍舊是空的。有太多想要做的事,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了。
我只是想用它來提醒自己。
我在喝下雞湯的時候,到底要喝到什么。
那些讓人感動或是受到鼓舞的小故事,仍然是別人的故事。姑娘不漂亮卻有氣質,遭受失戀挫折能迅速愈合內心強大,插花,瑜伽,網球,日語,攝影總有一樣是會的,有故事卻也淡定從容。小伙不帥氣卻肯吃苦耐勞,從公司底層一步步往上爬,也遇見過人渣,遭受過冷眼歧視,家境不好卻最終能開著奔馳寶馬和你喝一杯咖啡。
你讀完別人的故事,有時候產生了共鳴,淚眼婆娑地寫下共同感受,按下轉發或點擊收藏。你以為你get到了他的人生精髓,其實你只是偷走了那幾千字,除了你當時的心情,什么都不是你的。
你成績不好,業績不夠,男友不夠體貼,生活一片黯淡無光,讀幾篇雞湯也能緩和情緒,有所依靠。它只能做這么多,剩下的還是要靠你自己。你堅信,則它給你長時間的動力,你半信半疑,它也是你低沉期的慰藉。
然而你要知道,當你喝掉它時,并不意味著你也能熬出同樣的雞湯。文章里那些朋友,家人,同學,朋友的朋友,他們的故事大多經過了美圖濾鏡,才會那么光鮮亮麗,打動人心。所以雞湯只是你需要汲取的佐料,絕不是食譜。
你的人生可以加很多味調料,但最終它要有屬于自己的味道。
當我們在喝雞湯時,我們要喝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