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才吃完西北友人從家鄉寄來的一袋獼猴桃,今日又收到一潮汕友人送來的一密封袋包裝的風干了的海鮮。這都是家鄉的味道,這是不可得退而求其次的家鄉味,這是一份來自遠方的思念,這是逝去的歲月帶給我的禮物。
?我總是缺少一種情懷,一種對傳統美食的情懷,一種對逝去歲月的感知的情懷。粽子,我依舊停留在綠豆拌糖的童年中;月餅,大概只親近過五仁;年糕,也已成為青春中的記憶了…從小生長在湘區,來粵之后已不知湘味為何,偶然去到潮汕片區,卻是喜歡上那里美味而清口的早餐。離開一地,去到另一處,大抵入鄉隨俗,鬢毛未有,鄉味已無,可遠方的故人卻只記得昔日的我們,在逢年過節才能吃得上的美食,在他們看來就是人間至寶,總是想方設法地希望能送到遠在他鄉的我們手上,托人不曾,郵寄過來,郵寄費時,甚至會大費周章地自己動身千里迢迢而來,故鄉的親人,總是忘記了,我們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我們,我們的口味已隨歲月一去不復返了,我們早已不知道故鄉是什么味道了。
?年前回到老家,拿出行走各地搜羅來的“名茶”犒勞母親,可母親沾沾口,覺得難喝,依舊拿出自家燒出來的黃茶。我沒有告訴母親這茶的價錢,對于母親來說,老茶漲到10元一斤時,都大呼太貴,而后在自家山上栽滿茶樹。離開家時,母親總會大包小包塞滿,可我覺得甚是麻煩,推塞不帶,只是帶上一袋不占分量的茶葉。而那份家鄉的茶葉,也只是在月高之夜,一個人時才泡上一杯,可是人去茶涼,熱茶冷去之后已是隔夜茶。
?最近重看《史記》,然后重讀《陶淵明集》,昔日每想到五千年前,仿佛在一個很遠不著邊際的地方,可是近來卻感覺前三千年,后兩千年,人類的歷史相較于浩瀚的宇宙史,不過滄海一粟,試問一個坐擁百億資產的人,五千對于他來說,不過一毛而已。陶淵明生活于三六五至四二七年,距此時今日相距千六百年有余,可是如果不是人為阻止,可能我們沒有時間上的間隔,只是空間上的有所間隔,生活在不同的空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