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是什么?離開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寬廣,你想象不到的精彩。
“我總是信奉大學生應該多出去走走,千萬不要等到離開校園,因為感覺不一樣了”,表哥從冰天雪地的哈爾濱如是說。從此,抓住青春的尾巴,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在我的腦袋里生根、發芽。
一、跟團or自由行
當我們確定了旅游地點以后,就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好像從別人口中聽到的都是跟團的不好,一無是處,不能玩得盡興,還要受導游的氣,不值當。
雖然跟團風評不怎么好,但是我們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跟團,這是路癡加懶蟲的最好選擇。在網上找旅游社,看網友的評論,打電話反復咨詢,最后確定了攜程。
可能是我們運氣好吧,就像桂林連下了一個月的雨,我們來的時候剛好停了一樣,我們遇見了一個好導游。一下火車站,就派人來接我們,酒店吃飯門票問題全包了,我們在整個旅途中,下車瘋玩,上車睡覺,養精蓄銳,不用被零零碎碎的瑣事煩惱。
導游只負責把我們從一個景點帶去另一個景點,每次都是送我們進去景點,限定一個相對寬松的時間,然后在景點的出口等我們。
在大巴上導游會用簡短的語言敘述有關桂林的當地習俗。比如說,去到桂林不能用“小姐”、“先生”稱呼,要改為“阿弟”“阿叔”“阿姐”等等,如果關系比較好的話,就可以稱呼“狗友”,這并不是不尊重對方,這是最具地方特色的稱呼,是夠朋友的意思,這后面還有一個典故。當地流傳一個繞口令特別有意思,狗肉請狗肉吃狗肉,狗肉吃了狗肉更狗肉,也就是朋友請朋友吃狗肉,朋友吃了狗肉更加夠朋友的意思。
在這里我要替導游說兩句,不能因為個別導游的不好現象,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導游。我們的導游和想象中的導游大相徑庭,他不僅沒有強迫我們購買當地特產,還不斷告訴我們注意事項,簡單列舉幾項如下:
1.清明前后的甘蔗毒如砒霜,因為已經淋過春雨。
2.金桔是桂林特產,當時它的時季在過年前,而金桔性涼,吃多了容易中毒。
3.經過十里畫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很多草莓,又大有紅,惹人喜愛,但是這些草莓都加了膨大劑。
4.到巖洞里參觀的時候,因為地面有水,路滑,切記“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
5.在桂林,當地人會欺負游客,把物價喊得很高,這些是可以講價的。
跟團讓我了解到很多當地的知識,當然,如果想要自由行也是可以很好玩的。在搭火回來的路上,遇見兄弟學校的學生,她們選擇的是自由行,總體的花銷和我們差不多,在來游玩之前就做了簡單的攻略,雖然游玩的地點不及我們的多,但是很盡興,時間完全由自己支配。
二、我認為比較好玩的景點
首先必談的是古東瀑布,藤纏樹,樹纏藤,野趣橫生,位于距桂林市區最近、面積最寬、最具特色的一處森林公園里。聽說每年到了深秋,這里層林盡染,紅艷艷的楓葉連綿不絕。而在這里我想講的并不是景致的壯美,而是關于登瀑布。千萬別被這三個字嚇到,來到古東,不登瀑布就是沒什么樂趣了。
登瀑布是勇敢的活動但沒有大的危險,瀑布的水不是特別的湍急,只有一些坡度緩的地方供游客攀爬,只要留個心眼就不會有危險,和我們同行的十一二歲的小女孩都可以攀爬。在山腳下花十五塊錢買一次性裝備,穿好雨衣,草鞋和頭盔,就可以出發了。這期間身心的悸動和快樂是無法言述的,當然游客“濕身”是必然的結局。
眾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后面還有一句“陽朔山水甲桂林”。來陽朔的人不一定去桂林,但來桂林的人一定去陽朔。在陽朔,喀斯特地貌,隨處可見連綿不斷的山峰,每一座較高的山峰旁邊都有好幾個小山丘,好像偎依在母親身邊的孩子。
樹木是山的毛發,遠遠望去,山峰一片翠綠,茂密的叢林,當大巴逐漸靠近山底,仔細一看,原來山峰也是有地中海的,腰部赤裸著巖石。
我覺得陽朔最美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坐在竹筏里,竹筏前頭年輕小伙子在仰望遠處,聽著穿著民族衣服的導游將風土民俗娓娓道來,慢慢地欣賞沿途風景。隨著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正如“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不久眼前一點光亮,逐漸放大,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想起五柳居士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湖里的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岸邊竹子纖瘦的窈窕身影,還有小孩子探出竹筏的燦爛笑臉,忍不出伸出手觸及湖水,一股清清涼涼的感覺,如迎面春風,有心神氣凝之功效。
桂林的山水都在漓江之上,段全長164公里,由于我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停留,只能選擇坐游輪觀看其中一小段漓江美景,途徑二十塊人民幣背后的山水圖。站在游輪上觀景,四面被群山包圍,形狀各異,好像被人罩上一層面紗,模模糊糊的,有一種欲見還羞的感覺,給人想要掀開,一探究竟的沖動。
遇龍河素有“小漓江”之美稱,看了漓江的“大家閨秀”,遇龍河的“小家碧玉”別有一番嫵媚。乘坐竹筏游遇龍河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但若只是靜靜地觀看,難免會有視覺疲勞。我們讓撐竹筏的阿叔休息,自個人爭著搶著劃竹筏,力度和方向總是把握不好,撞向“河中小島”那還好,要是撞上其他竹筏,對面撐竹筏的人就會拿著竹子敲擊水面,濺起一波水花,河水戲水戰就此開火,發出一陣陣玲瓏般的笑聲。
還有很著名的西街夜景,熱鬧非凡,人潮洶涌,各種特色小吃和商鋪,有外國人街頭賣唱。在西街處處可見陽朔特有的啤酒魚,我們沒有一一品嘗,但是根據導游給我們提供的,其中三家是最好吃的,陳大姐,謝三姐和大師傅。特別值得一提的,西街有一家專門寄明信片的店,提供明信片和代遞,價格也不貴,剛好在酒吧對面。
三、了解少數民族的習俗
旅游的最后一天,我們到壯族里最小分支-黑衣壯居住的寨子里參觀。一位阿嫂將我們帶到她的家里,家里大堂擺放著若干個小板凳,供客人休息。客人客人,坐下才為客,所以我們就相對而坐,聽阿嫂熱情的講解。
黑衣壯是壯族中最小的分支,在廣西才四百號人,屬于母系社會。他們管丈夫叫老乖,一輩子就只結一次婚,不像我們可以結婚再離婚,所以他們對于婚姻非常慎重,要婚前試婚。所謂的試婚即是男方來女方家里做三年長工,期間男女雙方不能居住在一起。三年過后,看男方表現如何,是否勤勞能干,若是好吃懶做就會被退貨。女方的母親會一大早煮一桌的的飯桌,這個叫吃飽喝足打包滾蛋。遭退貨的男生也會很難再找下一家。黑衣壯管生女兒叫賺千金,生兒子為賠錢貨。
圖中的老嫗已經六十歲以上了,還一頭黑發,幾乎見不到幾根銀絲,這得益于她們長年用銀梳子梳頭,手法也很考究。在黑衣壯,六十歲的老人是有耳環作為象征,此后每長一歲耳環都要增加一克的重量,因此她們的耳垂會被越拉越長。
從桂林陽朔回來,我依舊沉醉在它的好山好水好風景之中,它給我的視覺震撼,無法用言語和拍攝出的照片表達出來。在火車上,看著窗外黑夜漸漸散去,山那邊的太陽逐漸升起,庇護著這片青蔥的大地,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活的激情絲毫都不會減少。
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個看法,對于桂林,有的人說好玩,有的人說無趣,我想只要自己去經歷了才知道是否值得一游,重在個人的心態。
大學的旅途邁出第一步,收獲頗豐,下一站在哪里,我不知道,也許是廈門,也是蘇州,我只知道一旦開始步伐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