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不在,前塵隔海

坐在車里看著窗外的風景疾馳而過,樹木花草依然翠綠鮮艷,只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平坦寬闊的柏油路。

很久都不敢踏上這方土地,害怕每一次的靠近,勾起對曾經生活過得點點滴滴的記憶,那些年,那些青春,那些人,那些一直都不敢觸及的往事。

記憶中的老屋,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是父母用風里來雨里用賺的血汗錢蓋起來的。院子中間是開天的庭院,兩邊是三間對稱的土木結構的房子,典型的關中農村那種“廈房”,那種房子在側面看正好是是兩面“人”字型的房屋的一半。“房子半邊蓋”就是指的那種建筑形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老屋是我兒時的天堂,充滿了我20歲之前所有的歡歌笑語,當然也少不了父親的責罵和母親的呵護,曾祖父對我的疼愛。還有兒時的伙伴們在院子里的打鬧嬉戲,我們捉迷藏,玩泥巴,上樹套知了,常常也因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第二天又好像啥事沒發生似得相約一起去上學……

那里發生太多太多的往事,也埋藏著我們這個家不能言說的傷。

記得那個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老屋幾乎面目全非,我們家人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創傷和打擊,后來幾經修復,老屋恢復如初,而我們的心傷卻再無法愈合。

那一幕后來在我的在夢中不斷出現,每每驚醒,還是一身冷汗。

后來,我們舉家搬往了幾十里之外的城鎮,只留老屋在風雨中飄搖,沒了我們的老屋,又該是怎樣的空曠和荒涼。

前幾年,聽父親說,我們家的老屋,由于年代久遠,多年的風吹雨淋,已成了村里很少見的危房。墻體脫落,好幾處都有了裂縫,每逢大雨,屋子里到處都會漏雨,排水也不利索。院子里長滿了野草,個頭和人差不多高,父親還特意在那個夏天回去打理一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芒種剛過,剛收完麥子的地里是一望無垠的麥茬,似乎還沒來得及播種秋收的農作物,正當正午的巷道里空無一人,兩旁的房屋經過多年的變遷已不是當年我離開的樣子,瓦房早已被一排排紅色的二層小樓所替代。

車子在一個的絳紅色的鐵門前停了下來,一座嶄新的樓房出現在眼前,母親和父親聽見聲音從里屋開門迎了出來,許久不見,父母已被曬的皮膚黝黑,滿臉蒼老,這次他們回來專門是蓋房子的。

老屋所在的地方,是他們的根啊,那里承載著他們半生的那些快樂又或痛苦的過往,所以他們還是決定翻蓋房子,落葉歸根,他們有一天還會再回來生活的。

隨著新房的拔地而起,老屋也隨之煙飛灰滅,也好像埋葬了過往的一切 ,只徒留我在那里孤單佇立。

如今,老屋不在,前塵隔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相信爆文是很多自媒體人的孜孜追求,成就一篇爆文是每一個人的夢想。當然,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即使實現不了...
    我更年期閱讀 597評論 0 0
  • 起名字的隨意性 從小我媽媽給我起名字的時候,她專門去請教了我那個很有文化的大姑爺,大姑爺掐指一算說,就叫“于博文”...
    于七七不是177閱讀 72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