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和財務自由是兩個宏大的命題,我們屌絲階層似乎和這兩個詞天生無緣,即便有屌絲斗膽提起和談論,百分百也會被身邊人鄙夷和輕蔑的眼光當場射殺。在這種環境中,絕大部分屌絲完全對投資理財和財務自由沒有任何概念,即便有了,也很容易踏入投機和失敗的坑里。像我到了三十郎當歲,對于這兩個概念基本一片空白,直到最近開始試探性的讀了一些關于這兩個概念的書,才發現世界上很多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也是屌絲起家,而且他們實現財富自由的道路有很多的共通之處,也就是說財富自由其實是可以通過經驗復制來進行學習的。今天我就試著對其中的一些共通觀點進行一些總結,如果有對投資理財和財富自由有興趣或者有研究的,也希望能夠一起學習和成長。
一、認真讀書、考好大學再找個好工作能實現財富自由嗎?
作為80后,父母對于我們的教育以及成長的教育往往都是一樣: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畢業后找個好單位,攢錢買車買房,這樣便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了。由于我們父母所處的年代物質貧乏,絕大部分家庭對于子女是完全沒有理財教育的概念的,這條路也是父母能夠指給我們的最好的一條出路。同時,在學校教育方面,課程設置中根本沒有投資理財方面的內容,很多學校甚至對投資理財這些概念嗤之以鼻,認為這些內容難登大雅之堂,不能和學術知識并列在象牙塔之中。
這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環境導致的結果,就是屌絲階層勤勤懇懇按照這條路一直往下走,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嘔心瀝血,期望有天能夠過上富足小康和財富自由的日子。但是慢慢你就會發現,好像努力工作拼搏一輩子并不能實現財富自由,反而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掙的工資遠遠追不上物價和房價的上漲步伐。屌絲們不斷爭取升職、加薪,結果卻發現房價早已超出了自己能夠觸摸到的水平,好比你費勁了吃奶的力氣撒腿狂奔,卻仍然只能眼睜睜看著高鐵從你眼前呼嘯而去。
之前我并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在意識上我已經先入為主,認為作為一名資深屌絲,自己能做的事只有望洋興嘆,直到后來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知識,開始有意識學習經濟學常識,讀了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并訂閱了羅輯思維APP“得到”上李笑來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二、理解了財富自由和資產的真正含義,屌絲也能投資獲益而且不需要冒險
認真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可以發現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對于投資理財和財富自由的認知和理解有絕大部分都是共通的。其中我認為比較有意義的有以下幾點:
1、財富自由的概念。財富自由是什么,羅伯特-清崎認為“財富自由是你的被動收入可以讓你不工作,也足以支付你的日常開支并且有盈余”,李笑來給的解釋是“你不用再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其實這兩個解釋都是一樣,就是你不用工作,躺著不動也能掙到足以滿足你生活必須開銷的錢。
這個概念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以前并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概念的含義。仔細觀察觀察,你會發現有些人掙很多錢,他們可能有大房子和豪車,但是卻越來越不能擺脫工作,甚至需要加倍努力工作,他們實現財富自由了嗎?根據上面的定義顯然沒有。而有些人也有大房子和豪車,但是卻不用拼死拼活的去上班,動不動就出國周游世界,顯然他們實現了財富自由。他們的區別在哪里?這就涉及到資產的定義。
2、資產的含義。我們眾多屌絲拼死拼活努力上班,吃泡面多年,終于攢夠了首付,在郊區置辦了一套房。再省吃儉用又三年,又可以買一輛車。房和車基本耗盡了我們的積蓄,我們又要更加勤奮的上班來支付每月的貸款。不過我們好歹也算有了自己的“資產”。
可惜的是,對于絕大部分屌絲而言,房和車根本不是我們的資產,而是我們的負債。羅伯特-清崎對于資產的解釋很簡單:“能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就是資產,而一切“把錢從你口袋掏出去”的東西就是你的負債。這么理解就很簡單了,我們的房子和車子只要是自住和自用,每月帶給我們的沒有正向現金流,那么它們就是我們最大的負債而不是資產。
理解了資產的概念后,我發現自己原來真的是徹頭徹尾、根正苗紅的無產階級,更準確的說,是“負資產階級”。
3、投資理財并不是富人的專屬權利,屌絲更應該盡早起步。絕大部分屌絲沒有投資理財的理由都是同一個,既沒有“資”也沒有“財”,那拿什么來“投”和“理”呢? 絕大部分屌絲在面對這個障礙時都覺得這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墻,還沒嘗試翻墻進去就已經退縮了。
實際上可以用來投資的金額在投資理財中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因素,幾乎人人都可以拿出收入的一部分來投資。李笑來的專欄里有個論點很好,據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大約2/3以上的人若是丟失了自己年收入的10%的話(或者1/2以上的人丟失了自己年收入的20%),其實根本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根據這個標準來判斷,我們身邊99%的人都是有“資”和“財”可以來“投”和“理”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投資理財的相對盈虧比例,而不是絕對盈虧值。一個投1萬塊錢盈利50%的人和一個投10萬盈利5%的人,最終獲利其實是一樣的。
而且在投資理財這條路上,屌絲更應該盡早起步,一方面可以盡早積累可用于投資的資本,一方面可以不斷積累投資的實戰經驗。
4、投資需不需要冒險?自我們一出生,受到的教育就是“風險越大、利潤越高”,要想獲得滿意的回報,就必須冒巨大的風險。實際上正好相反,真正的投資根本不需要冒險,而且首先追求的就是安全。羅伯特-清崎、格雷厄姆、巴菲特和李笑來在這點的認識上是共同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真正有風險的不是投資,而是投資者”。也就是說投資行為本身是沒有風險的,只有投資者本人才是風險的制造者。
這個觀點和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知截然相反,就拿股票市場來說,A股市場向來是“一平一賺八虧”,看來是風險極大,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都被割了韭菜,因此絕大部分韭菜認為這個市場充滿了險惡和地雷,一不小心就會死無全尸。實際上仔細思考,就不難發現這個論斷的吊詭之處,韭菜之所以成為韭菜,不是因為土壤是否肥沃,而是因為韭菜本身就是韭菜啊。換句話說,風險的來源是韭菜本身不具備投資的知識儲備,盲目跟風進場,白白讓自己的資金成為了別人的資產。
三、屌絲怎樣走上投資理財和財富自由的道路
認識到了以上這些概念,我想對于屌絲如何走上投資理財和財富自由的道路應該很容易得出一些可操作的結論和方法:
1、把握關鍵因素,不斷提高自己的“財商”,成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當今社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清除了絕大部分傳統社會的資源壁壘和信息壁壘,未來決定人類貧富的主要差距就是認知差距,或者說智識差距。放在投資上來說,也就是“財商”。在投資三要素中,可用于投資的金額是唯一屌絲不能和富人PK的地方,另外兩個要素“投資時間”和“財商”方面,屌絲和富人之前是沒有門檻的。而其中“財商”是最關鍵的因素,錢再多,財商不高也有可能資產散盡;錢再少,財商高了也有可能積沙成塔。可喜的是,財商是可以通過學習不斷得到提升和鍛煉的,在獲取渠道上也是開放的,對于屌絲來說是一個可以通過勤奮戰勝富人的地方。
2、努力減少負債,盡早構建資產項。要實現財富自由,最根本的就是減少負債,構建資產項,不斷的“把錢放進口袋”而不是“把錢掏出口袋”。要實現這一點,其實最根本的也是意識的轉變,我等屌絲在花錢的時候,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掏錢購買的東西,到底是自己的負債還是資產?只要思想上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在生活中才能盡快建立自己的資產項,逐漸增加被動收入,盡快擺脫收入越高、購買的負債越多的陷阱。
3、立即開始,走上這條路并堅持下去。對于人生任何世俗和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唯一、獨有的路徑只有一條:立即開始,并且在這條道路上苦行僧一樣的堅持走下去,就像科比比其他人見證了更多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中國女排比其他人見證了更多地汗水和淚水。投資理財和財富自由的路也一樣,如果決定開始,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并堅持下去吧,這個堅持的期限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是一旦堅持,必然會有滿意的收獲和回報。
立即開始吧,就像我此刻開始寫這篇文字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