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在早幾年已經時常聽到,不管是新聞上還是聽身邊的朋友談起,但真正懂的和準備去搞懂的沒多少人。這兩年由于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不斷刷新記錄,不少玩家賺取了豐厚的投資回報,自然而然很多人開始慢慢研究起來,我也是出于俗落的求財目的,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真是不研究不知道,初涉這個領域的我就覺得這哪僅僅是什么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簡直就是一場互聯網的革命。
比特幣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應用,所以先從比特幣認識入手,后面進一步窺探區塊鏈的模樣。
1.比特幣是什么?
比特幣是“由一系列概念和技術作為基礎構建的數字貨幣生態系統”。看上去不太好明白,它實際包括兩層含義:1.一種虛擬的數字貨幣(實現買賣商品、給個人或組織匯款、貸款等);2. 一個分布式的點對點網絡系統、協議(沒有“中央”服務器,也沒有中央發行機構)。比特幣具有快捷、安全、無國界的特性,它通過“礦工挖礦”產生,任何參與者都可以做礦工,用他們的電腦計算力來驗證和記錄交易,本質上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的賬本,而賬本記賬的方式是區塊鏈。作一個形象的類比,假如比特幣區塊鏈是一個實體賬本,一個區塊就相當于賬本的一頁,區塊中包含的信息,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而這本網絡賬本為防止被篡改和避免雙重交易的問題,被去中心化的方式存放著比特幣網絡的節點中(每個交易告知全網、存放著分布式計算設備中)。
2.比特幣的原理?
我們用一個交易的例子來說明下比特幣的原理。
表層行為舉例:
小明用人民幣跟小王換了1BTC,放在個人手機BTC客戶端錢包里,然后小明花0.8BTC向商家A買了一個蘋果電腦,錢包剩下0.199BTC,0.8BTC轉移到了商家A比特幣客戶端錢包里,0.001BTC作為交易費用給到網絡節點的“礦工”作為獎勵。
內部原理說明:
小明用人民幣跟小王換1BTC,是通過互聯網電子化形式實現的一筆交易,是從小王的BTC錢包中,轉賬到小明BTC錢包的一個事件,比特幣錢包是個人客戶端,錢包含成對的私鑰和公鑰,公鑰類似于銀行卡號,私鑰類似于個人簽名及時間戳。小王通過小明提供的公鑰轉賬,轉出方小王用自己私鑰來簽名交易,證明他們擁有交易的輸出;然后小明用0.8BTC向商家購買電腦也大概是類似的過程,向商家的公鑰地址轉賬、用私鑰簽名,小明錢包形成一個交易輸出,商家形成一個交易輸入,交易就像復式記賬法累積,以交易輸入輸出的形式來儲存在區塊鏈(賬本)中。一段時間內(比特幣目前是10分鐘新增一個區塊,類比于賬本的一頁),當輸出累加略少于輸入量時,兩者的差額就代表了一筆隱含的“礦工費”,比如說上面的例子,如果全球10分鐘內就累積只有剛才那兩筆交易,分布式網絡節點打包交易數據進那頁賬本(工作量證明)并廣播到全網的“礦機”將得到獎勵的“礦工費”(例子中的0.002BTC)。如圖1-1描述了上述的交易過程。隨著交易的發生和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區塊按一定的邏輯疊加起來形成一條區塊鏈(一頁頁帶交易數據的紙張疊加成賬本,而且一直疊加下去)。隨著區塊的疊加,交易數據被篡改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避免了以往數字貨幣雙重交易和中心化管理環節的問題。
圖1-1 例子中比特幣交易過程
3.比特幣和傳統貨幣(包括數字化貨幣,如支付寶、微信及Q幣等)的對比有什么優勢?
? ? ?1.去中心化
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全球有計算力的節點均可參與。而傳統電子貨幣都有一個中心的服務商。這使得比特幣不存在一個單獨的漏洞可供擊潰,系統較為穩定。
? ? ?2.安全可信性
比特幣目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由于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區塊鏈賬本,前面交易的數據會上傳到聯網的所有網絡節點(同步交易數據),隨著區塊疊加的深度增加,篡改交易數據幾乎不可能。同時結合P2P對等網絡技術和密碼學原理,來維持發行系統的安全可靠性。(P2P是指位于同一網絡中的每臺計算機都彼此對等,各個節點共同提供網絡服務,不存在任何“特殊”節點)
? ? ?3.避免通貨膨脹
比特幣系統是分布在全球,而且在單位運算時間內只能產生固定數字的比特幣。按照目前的設置,每10分鐘只能產生25BTC。到2140年,比特幣的總量將達到上限2100萬。換句話說。比特幣系統是自我維護的,可以避免通貨膨脹,而且能夠通過加密避免任何人破壞它的代碼。
? ? ?4.稀缺性
比特幣的存量有限,不能隨意增發,而傳統電子貨幣都可以無限增發。這一特點使得比特幣的持有價值較高。
? ? ?5.其他方面
比特幣采用了平等的P2P技術以及公、私匙的加密方式,從而在資金轉移時不需要具體個人信息的認證,沒有中間機構記錄交易信息。可實現免稅,降低交易成本,可以真正自由地在全球匿名地管理個人資產。
4.前景?
比特幣是網絡分布式系統和貨幣研究的成果,是一項基于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新技術。未來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各種目前使用傳統貨幣的場景中。其引申出來的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啟了互聯網的新革命,目前已在智能合約、去中心數據儲存、資產交易所、去中心化出版等開始了應用嘗試,目前的革命勢頭迅猛發展,前景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