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和他五歲多的小女兒是我的文章《爸爸的小棉襖》之主、配角。我把文章投到朋友圈和簡書平臺,激起了一片浪花。并被簡書首頁采用。
當晚,我與A君再次相見于成長小組。他靦腆地搓著一雙大手說:“看到這篇文章,我很受觸動。沒想到,小女兒一句“爸爸呀”的小細節,可以描繪出這么生動的畫面。我轉發到朋友圈,引發朋友們的熱烈回應;我也轉發給了太太,她看的淚流滿面。整整一天,文章中的很多話都在我腦中不停回旋,揮之不去。文章中的很多點都擊中了我的要害,引發我的深度思考。”
看得出,A君有些激動,有些語無倫次,但是發自內心。
聽著A君真誠的表達,我有些意外,也很開心。一篇兩千多字的短文能夠震動一顆心靈,憾動一個家庭,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禁不住有些心花怒放。
小組活動結束后,我和A君共行一段路程。地鐵車廂里,我與他就那篇文章進行了一番心靈互動。
親情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珍寶
A君說:“女兒那一聲'爸爸呀'的親切呼喚,我天天都在享受,聽的開心,也習以為常。現在回望才發現,我每天淌洋在親情中,卻很少去品味女兒聲音的甜美和清純,以及呼喚里攜帶的意義。原來我是被親情包裹住的爸爸,可是我每天卻忙于繁雜的工作和生活鎖事,并且為這些事情勞心勞神。這篇文章提醒我: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親情才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珍寶。”
我的心弦被輕輕撥動:是啊,我們每天被太多的煩事纏身,生活在競爭激烈的浪潮中,免不了要去和周圍人比較,要去追尋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物欲橫流的大浪拋上甩下,暈頭轉向,親情早已被攪拌在生活的於泥之中,失去了原有的鮮美滋味。
我們常常知道羨慕別人的快樂,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幸福。看來,我們都是遠視眼,總是活在對別人的仰視里。
看世界的眼光決定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A君說:這篇文章幫助我進一步看到了小女兒的特質:她的眼里全是美好與新奇,就連在我們成人眼中不好的欠缺,在她的眼里也是漂亮自然。我發現,看世界的眼光決定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他的話讓我生出贊許:是啊,我們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思維方式非常重要。因為思維決定行為,影響我們的心態。我們常常去比較、去競爭,在期待與失望中顛沛掙扎,習慣于只看到自己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卻鮮去關注生活中好的一面。因此我們煩惱、排斥、沮喪、甚至暴跳如雷。于是我們的能量都集中去對抗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卻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與創造,漩轉于失落與煩躁的負性情緒之中。難怪人們止不住哀怨:心“好累”!
我們知道生活中有諸多不順,卻不知道這些不順正是幫助我們積累經驗、增長見識的寶貴財富。對于這些可以制造美好的資源, 我們卻視而不見。原來,我們都是近視眼,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幸福。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A君說:我與女兒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真實“。她敢于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而我卻不敢承認自己的失誤。我在反思,這或許是導致家庭矛盾的主要隱患。
他的話引起了我極大的共鳴:是啊,我們的家庭關系、夫妻矛盾,不正是由誰是誰非的爭斗引起嗎?我們常常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習慣于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甚至為輸贏斗個你死我活。因為我們害怕失敗,失敗意味著我們不行,我們不如別人,在他人眼中沒有價值。唯有對錯,才能掩蓋內心的自卑,證明自己的聰慧。所以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們只知道怨恨失敗,卻不知道失敗能帶給我們成長的價值,因為“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沒有缺口,我們怎樣去完善、如何去成長?
如果我們能像A君小女兒那樣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樂于欣常他人的優美,生活中哪來那么多的對錯?更何況當你去肯定他人的時候,也會換來他人對你的友好。莫言說的好: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知道,在欣賞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良好夫妻關系是孩子健康生長的必備條件
A君說:我們做父母的很愛女兒,一心想給她創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但卻常常困惑于經營方法的欠缺。
他的話激起了我心中層層漣漪:是啊,這些年我走過的成長之路,不正是在探索夫妻關系經營之道嗎?
我想對他說:經營關系的核心理念就是“理解”,而做到理解的重要手段就是“換位思考”。如果我們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就會發現: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良好動機,即所謂的出發點,只是在通往動機目標的路途中誤入歧道,導致了失敗。如果我們能看到行為背后的良好愿望,我們還有什么錯誤不能原諒?什么糾結不能放下?
但是,如果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就永遠無法看到他人的心靈世界,永遠在做“各說各有理”、“有理說不清”的井底之蛙。難怪人們會感嘆: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
我也想對他說:我們都知道父母愛著孩子,卻不知道孩子更加熱愛父母。因為孩子來自父親、母親兩個基因的有機契合。正如兩個半圓相加,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圓。父母的情投意和,執手相攜,才能創造健康完整的生命。因此良好的夫妻關系是孩子健康生長的必備條件。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有真愛
A君說:我常常覺得自己在理財上很不順,很苦惱,當初的勃勃雄心不僅沒有實現 ,反而丟失了最初的“一把米”,心情沮喪內疚。女兒對未來的希望鼓起了我面對失敗的勇氣,為了天真稚嫩的可愛女兒,為了不辜負親人的信任,我應該重拾信心,規劃未來,哪怕風雨疊加,也要勇敢前行。
他的話讓我心中感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在走一條從未走過的路,探索的路上跌跌撞撞,頭破血流,那是常事。“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要去欣賞美妙風景,必然要攀登艱難之路。人生本來如此,何須為了幾次摔跤而哭泣退卻?這是為選擇所付出的代價。凡事有得有失,實屬自然規律。
五歲的小女兒給我們成人上了生動一課:永遠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不為過去的時光消耗能量,蹉跎歲月。人生本是一場旅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世事本難料,何須太煎熬?
我想起著名歌手劉歡那首《從頭再來》的歌詞:“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至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是的,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有真愛。大膽智慧往前走,有夢有愛就有未來!
A君動情地說著,我也投入的聽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
突然,A君下意識抬頭看了一眼地鐵窗外的站名,醒過神來,一句“對不起,我到站了。”就在車門將要關閉的那一刻,飛身閃了出去。
長長的列車再次徐徐開動,把A君,連同他的故事與反思,都擱置在了那些曾經路過的站臺。留在我心中的只有陣陣感悟:生活不易,行走不易,而生命的臘梅不正是在這些不易中綻放美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