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她愛他,而他卻不曾正眼看她。
她低言下語,想和平相處,亦不想換來他步步緊逼。
她曾想歲月安穩,不曾想一紙婚書,讓自己的婚姻到了風口浪尖。
她想留時,已沒有了溫柔之心。她想走,已沒了最初的牽掛。
她離婚后,活成了自己的女王,甚至前夫對她都大加贊賞。
她知道他去世后,沉著冷靜地派兒子去取他的骨灰。
她是小腳大家閨秀,卻將西服愛人深埋于心。
她是張幼儀,民國最卓越的銀行家,一生充滿了心酸與傳奇。
01
她得到了所有,卻唯獨掉了他的心。
1900年,一位傳奇女性出生在江蘇寶山,她的標簽很多。
徐志摩前妻,最卓越的銀行家,最勵志的女性,最賢的妻,可她卻是最苦的女人。她不是他心中的的白月光,可能蚊子血都談不上。
有人說:那肯定是女方長相,學歷,家室不好。
可誰曾想在這場婚姻中,男方完全被女方吊打。
她家室顯赫,兄弟姐妹12人,個個牛逼。她12歲進江蘇女子第二學堂,本以為是步步前進,一場姻緣卻中斷了求學路。
1915年,15歲的她,結婚了。可是1922年,22歲的她,卻離婚了。
短短7年,沒人知道她過得怎么樣?人們都以為榮華富貴,卻讓他們過成了一地雞毛。
有人說:人生7年,必有劫難,不是分離,就是相守。
因此有很多人怕7年之癢,原來的鏡花水月,變成了丈夫,孩子和生活。原來的彼此對眼,婚后卻是百般挑剔對方的缺點。這樣的生,難。這樣的活,難。這樣的生活,更是太難。
人世種種,身不由己。愛情種種,身不由心。
02
海上月是心上月,眼前人是鏡中人
有人說:失去只是一種姿勢,得到并不等于幸福。想起她的得到,確實是不幸。
15歲結婚,18歲長子阿歡出生,22歲次子彼得出生的那一年,他們勞燕分飛。人生短短7年,他們如白云蒼狗。
梁實秋曾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
但是,隨和瀟灑的詩人對待自己不愛的結發妻子,冷漠殘酷極了。
結婚4年,他們相處時間大概4個月,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假期。
他對傭人談聲笑語,卻對她知語不言。
她到法國馬賽看他,他冷眼旁觀。
她去國外,他總將她當成什么都不懂的鄉下人。甚至在她懷孕時,他都嫌棄不已。可他忘記了,是誰讓她痛,是誰讓她苦,是誰讓她九死一生,得到兒子彼得。
換不來的甜言安慰,只有一句:你真是個鄉下的土包子。甚至在離婚時,不顧她已懷孕,字字誅心。
愛嗎,確實愛。恨嗎,無比恨。然而內心苦楚卻無處言語。
她不能恨給她做媒的四哥,她不能恨對她如外人的丈夫。
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定數。
“無愛之婚姻忍無可忍,自由償還還自由”
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他要呼吸,要自由,要去追尋康橋的那驚鴻一面。可他忘記了困在籠中鳥的何止他一人?她也是籠中鳥,只不過沒飛罷了,因為她放不下。
她放不下兒子們,做到無心牽掛。她放不下親人們,做到只追尋自己的快樂,她有的是責任,有的是承擔,但更多的是等待他回心轉意的那天。
然而,夢醒心涼。她沒想他很快娶了別人,為別人低到不屬于他的塵埃,不屬于他的寸土,這是她沒想到的,所以她選擇放手。
03
離婚之后,她活成了勵志女王
有些事遇見了就無法放手,有些事放開了就不必回頭。
有些人只是一眼便可以萬年。有些人相守半生卻換不來正眼。
在法國,她開始自己新的人生。如果說在法國之前的她膽小,無魄力,沒有女人味。那在法國后,就是她新的人生,開始重新做回勇敢的自己。
開公司、管理黨政財務,用屯積軍用染料,大發了一筆橫財,她的人生開始反轉。炒股,開公司,學法語,照顧孩子和公婆。
她身上的標簽不在是徐志摩前妻,而是職業經理人,家庭教師,勵志女王。
在別人眼中的她是天之驕女,雖然她起點高,可從婚姻深坑里爬出來卻滿身傷痕。她曾在午夜夢回,多少次覺得生不如死,可她忍下來了。
因為女子本弱,卻為母則剛。
她花了幾十倍多于別人的時間和努力重建自己,就連去外國炒股都是戰戰兢兢,甚至比別人晚了很久,但她從沒放棄讓自己強大,因為孩子需要,他也需要。
這個當年被丈夫譏諷為“小腳與西服”的女子,在離婚三年之后,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這位“前妻”時,卻贊嘆:“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
為了這句贊美,她埋葬了失去彼得的夭折之痛。她埋葬了自己幻想的愛情,她總在午夜時分想著新的一天怎么生活?她要好好的活著,活著才有希望。有錢,才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
若干年后,被問起這段婚姻,她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因為他,她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可是此時身邊已有欣賞她身影。她嫁與他人時,兒子對此大為贊同。
并說: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她生之前,曾把自己比喻成事: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
她死之后,那是天邊最亮的月光,曾在最亮時發出耀眼的光芒。她婚姻不佳,卻將一副爛牌重新洗碼。她是張幼儀,她為自己代言。
04
有人說:她悲。遇到了徐志摩半生劫難。
有人說:她喜。離開了徐志摩,人生簡直就像開掛。
一喜一悲,都與徐志摩有關。或許就像有人說婚姻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點金成石。溫柔被經年的婚姻一過濾便成了瑣碎,美麗成了膚淺,才華成了賣弄,浪漫成了浮華,情調成了浪費。
一個女人,最美得的地方,不是有多美的容貌,多好的身材。而是在落魄時,亦不忘記自己,因為只有好好愛自己,自立自強,才能活成女王。
愿來生,她不要再遇見徐志摩,放過他,也放過自己。
愿來生,她前半生后半生都暖,能和心愛的人朝飲木蘭之墜露,飲餐秋菊之落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