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華杉
君子不跟人結(jié)黨。君子沒有盟友,沒有“利益共同體”,沒有“一致行動人”。因?yàn)榫拥脑瓌t是全透明的,一切按大是大非的道義辦,人人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君子是獨(dú)立的,絕對不要“靠山”,也不要“家臣”。君子只以君子之道待人處事,不向誰效忠,也不要求誰向我效忠。他雖然不向誰效忠,卻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忠心;他雖然不要求人向他效忠,人們卻愿意凝聚在他的周圍。因?yàn)樗男氖侨柿x的,他的原則是透明的,人人跟他在一起都放心。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薄?/p>
朱熹注解說:“莊以持己曰矜。然無乖戾之心,故不爭。和以出眾曰群。然無阿比之意,故不黨。”
矜,是莊重,拘謹(jǐn)。矜的本意,左邊是個矛,是一種兵器,但沒有刃,是儀仗隊(duì)用的,不能殺傷人,但不怒自威,是一種仁義的武器。越王勾踐,就曾經(jīng)擺出三百人的儀仗隊(duì),拿著矜,來迎接孔子。矜持,本意就是手持矜,代表自信,代表對對方的尊敬、友好和重視,也代表自己不可侵犯的威儀。
君子矜而不爭,君子莊重自持,但與人無爭。
這話很多人不同意,現(xiàn)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怎么能不爭呢?
競爭,是一種幻覺。
世上根本沒有競爭這回事,只是你不看自己,老去看別人,就老以為別人在跟你競爭。
比如高考考上了清華,是贏得了競爭嗎?其實(shí)不是,是自己學(xué)習(xí)成績好,考試考得好,跟別人有半毛關(guān)系?比如沒考上,又是誰把你擠掉了嗎?是自己沒學(xué)好,沒考好。
企業(yè)也是一樣,蘋果很成功,他每天想著跟諾基亞,跟三星、小米競爭嗎?不是,只有落在后面的人,看著前面人的背影,他以為自己要跟別人競爭,所以經(jīng)常把“競爭”這個詞掛在嘴上。走在前面的人,比如不太回頭看別人,心里想的的是顧客的未來需求,社會的未來形態(tài),技術(shù)的未來發(fā)展,自己的未來對應(yīng),他不太會去考慮所謂的競爭者。
再比如追求美女,有很多其他男生也在追,有競爭嗎?沒有!泡妞的關(guān)鍵在于妞,不在情敵,打敗十個情敵,姑娘也未必跟你走。而那姑娘如果愿意跟你走,有一百個“對手”也與你無關(guān)。
公司要提拔一個總經(jīng)理,有若干候選者,去跟人競爭嗎?董事會要選誰就選誰。
所以,所謂競爭,去跟別人爭,既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按自己的原則做,埋頭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前面講了君子做事四部曲:“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卑丛瓌t去做,接受結(jié)果。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那人們?yōu)槭裁炊家幠兀磕鞘侨诵缘娜觞c(diǎn),他不關(guān)注誰給了他飯碗,總以為是誰搶了他的飯碗。芬蘭總理亞歷山大·斯圖布(Alexander Stubb)說,蘋果公司毀掉了芬蘭經(jīng)濟(jì),iPhone扼殺了諾基亞,iPad淘汰了芬蘭造紙業(yè)。這就是典型的“競爭者思維”。這樣的思維,對自己的進(jìn)步一點(diǎn)幫助也沒有。小說《三體》里面有一句話:“毀滅你,但與你無關(guān)?!狈姨m總理或許認(rèn)為是蘋果毀了他,但蘋果絕對沒有想過“我們要干掉芬蘭?!彼皇且獮槿祟悇?chuàng)造更美好生活罷了,真的和芬蘭沒關(guān)系。
老子《道德經(jīng)》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庇终f:“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君子天下無敵,不是誰都打得過,是跟誰都不打,埋頭做自己的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誰跟誰爭呢?根本就不在一條賽道上。
反過來,如果你不同意,你要爭!追求一個姑娘,認(rèn)為小張?jiān)诟銧帲刻灬槍π?,做出各種預(yù)案,種種舉措,結(jié)果姑娘跟小王走了。公司要提拔一個總經(jīng)理,認(rèn)為是老王在跟你爭,想法設(shè)法打擊老王。結(jié)果公司從外面空降了一個來,你和老王都沒戲。
如果老想爭,思維就會被競爭者帶走,就沒法誠意正心地做好事情,不會有好結(jié)果。爭,既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甚至可能起反作用。競爭,純粹是一種幻覺,就像那位芬蘭總理的幻覺,在他的幻覺里,蘋果公司成了芬蘭的噩夢,惡魔。
接著說“群而不黨”。
這個也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今天的現(xiàn)實(shí)政治上意義仍然重大!
群,是合群。君子沒有不合群的,君子有才又有德,充滿善意,仁愛為本,至誠無息,恭敬有禮,樂善好施,全是好事,讓人如沐春風(fēng),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哪會不合群呢?
但是,君子絕不跟人結(jié)黨。君子沒有盟友,沒有“利益共同體”,沒有“一致行動人”。
因?yàn)榫拥脑瓌t是全透明的,一切按大是大非的道義辦,他會怎么做,人人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
君子是獨(dú)立的,絕對不要“靠山”,也不要“家臣”。
君子只以君子之道待人處事,不向誰效忠,也不要求誰向我效忠。
他雖然不向誰效忠,卻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忠心;他雖然不要求人向他效忠,人們卻愿意凝聚在他的周圍。因?yàn)樗男氖侨柿x的,他的原則是透明的,人人跟他在一起都放心。這就是“群”,不是“黨”。
黨是什么呢,是結(jié)黨營私,是利益集團(tuán),是人身依附。中國的文化,特別是政治文化,以及由政治文化影響到普遍的社會文化,有非常濃厚的人身依附的文化,講究“跟誰”,這就是招禍的根源。
前面我們說過,儒家的一貫價值觀,君子有獨(dú)立人格和價值,不搞人生依附,不找靠山。世上最靠不住,最能毀你的,就是你的靠山??可交蝿右幌拢憔捅粧伋觯は律窖铝?;你的靠山和別的山摩擦一下,你就血肉模糊了; 你的靠山倒了,你就殉葬了。這樣的例子今天也太多了,靠上大靠山的時候,呼風(fēng)喚雨幾乎能瓜分國家,靠山倒的時候滿門抄斬,株連九族,連根拔起,寸草不留。
群而不黨,這是君子的重要人格。不要“利益共同體”,只要求自己一顆誠意正心至誠無息對所有人。
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我們還要結(jié)合前面學(xué)過的兩句話來再學(xué)習(xí)。
一是《論語·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和群而不黨是一個意思。周,是普遍。比,是偏黨,勾結(jié)。君子對誰都一樣,雖然跟某些人感情近些,但并不存在跟人勾結(jié)。對人親厚,但并非一定要求他親附自己,搞人身依附。對人施恩,那是于義理價值觀當(dāng)施之恩,也不要人家有求于我,不等著人回報,不會因?yàn)椤拔覍δ氵@么好你還不知感恩”而生氣。因?yàn)榫哟颂幨?,都是依自己的價值觀去做,是普遍的,是無條件的,對誰都一樣。
小人就相反了,小人對誰好,都是為了交換,為了勾結(jié),有勢則附之,有利則趨之。與人有親厚偏黨之私,而無普遍之公。
二是《論語·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本又唬缢?,和如風(fēng),但長長久久,天地人和。小人之交呢,是結(jié)黨營私,好的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利益沖突了,馬上視若寇仇。君子對誰都懷善意,說真話。小人呢,不管見到誰都阿諛奉承,親熱得不得了,說啥他都贊同,你喜歡啥他都跟你愛好一樣,先把你迷惑了再說,慢慢再看你這兒能對他有啥好處。
最后總結(jié)一下君子處世之道: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周而不比,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