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大理想、縮小能力
當生活只剩下理想的時候,我們將會變得瘋狂,一直下去,要么變得一無所有,要么變得無所不有。
我女朋友的弟弟,今年剛上大學,專科,讀大一,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他曾跟我說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將水作為新型燃料,研發一臺新能源的汽車,改變汽車行業。說實話,我非常欣賞他的夢想,同時也刷新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傻逼。
我們倆在同一個朋友圈,在寫這篇文章的前些日子,他發了一條動態,是一張截圖和兩個「哈哈大笑.jpg」表情,截圖是和宇通客車的聊天過程。
當時我一看一驚,心想糟糕了,他已經走火入魔了,竟然和宇通客車的客服聊想買燒水的客車(我知道他在逗客服)。很顯然,客服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循例回復了宇通目前所擁有的客車型號等信息。但他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絲毫察覺不出一些尷尬的端兒,接著高傲地給宇通公司的客服建議:“十年后,你們如果還沒有研發這種新能源汽車技術,恐怕你們公司……”。
我下意識判斷,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非同一般,看了他朋友圈的其他動態,有評擊大學生活,有感嘆大學這個平臺無法實現他的夢想,都是比較消極、厭世的心情,一一驗證了我的擔心,他正處于一個郁郁不得志,沉溺于自己的夢想,不被周圍的人所理解,排斥外界的某些人和事,來不及告訴我女朋友了。我馬上私聊了他,一點一點扯到了關于汽車的夢想上面。
我清楚知道一般的開解對他來說是不管用,避免被納入“黑名單”,我腦袋飛速旋轉,用了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吹鼓、慫恿。我表明支持的立場后,便開始鼓勵他勇敢踏出第一步。
學校這個平臺不適合他,我鼓勵他休學到社會上找到適合他的平臺。
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鼓勵他休學到社會上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他說:上哪里去找?
我說:具體去哪里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做一件事情想要成功,今天、明天一定是迷茫和痛苦的,后天就能看到希望了,沒有什么事情是全部安排后等你來成功的,那樣人生就沒意思了,只有出去闖蕩,餓不死自己,機遇總會眷顧你的。
他默不作聲,我繼續講到:相信你能承受得了這種生活,因為你在追夢,肯定要承受別人不一樣的艱辛,這樣的過程才能配得上你日后的成就和結果。
我還列舉了一個真實例子,稍作夸大地描述:我同屆的一個同學,他在暑假的時候,獨自一人步行去西藏旅游,身上只有500塊錢,他用手機記錄了每一天是怎么過來的,吃飯、睡覺,每天都很不穩定,有時候當地的住客收留他,有時候就睡在外面。可他最后真的去到西藏了!當是有很多人勸他,這是瘋了,但是他給我們證明了這是可行的。這是真人真事,當問到他離開學校的那一刻有怎樣的想法和計劃,他說,什么也沒想,也沒有什么計劃,見一步走一步!
我借以此事把他推上帶有光環的懸崖,我說:很欣賞我的同學,說干就干,我覺得你和他是屬于同一類人,對夢想有著非凡的執著。
他說:你認為我該怎么做?
(魚兒上鉤了)我繼續說道:第一,首先你得和家人溝通,把你內心最根源的想法告訴他們,并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第二,然后你得踏出校門,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尋找合適你的平臺,把你的想法告訴這些平臺,讓他們支助你做實驗,他們拒絕你一次,你就再去一次,很多時候他們往往被打動就是由于對方的堅持不懈。第三,最后如果你錢不夠,你離開學校后我給你五千塊錢,但不會照顧你一天的生活行程,你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他說:噢,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說:勇氣是必須的,這是也膽識,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上,我永遠支持你。
整件事情的過程就是如此,我一步一步把他推到前面,迫使他自己做決定,雖然沒有經過縝密的策劃,但我深刻清楚他是屬于「意識流走火入魔」,與現實的列車脫軌了。我確實是在誤人子弟,唆使他人休學去追尋虛無縹緲的夢想,如果真的休學了,出去社會遇到什么意外,怎么辦?
我篤定他沒有勇氣做出休學的決定,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真的有,這亦是一件好事,他若早日領悟到自己的天真可愛,然后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好好計劃未來三年的大學生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反之,我的目的也達成了,跟以往的說教不同在于,我們往往勸說別人不要做某事,開始之前就已經表明對立立場,后面說的話基本走不進他的心,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對方去做決定,最后他就能主動分析風險、評估事情可行性,最后能認清自我,回歸現實。
后來過了幾天,看到了他發一條動態:“放棄=失敗?有時候放棄不等于失敗”。我雖然沒有問背后的含義,但我心情豁然開朗,他真的在積極擁抱生活。后來我女朋友跟我聊到,為什么這么自信用這個方法?我說,因為我曾經也是那個傻逼。
放大了理想,縮小了能力,一意孤行,要么一無所有,要么無所不有。不要用馬云的故事來盲目自我鼓勵,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被復制,這是時代的產物。學習如何持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決策,保持那顆謙遜、真誠的心;培養鍛煉自己的氣度和遠見,不斷學習和積累,靜靜地等待下一個時代的交替,一觸即發。
推薦書一本:《異類》。
二、感恩之心
關于我的合伙人,是你們在我最煎熬的時期陪我一起度過,不離不棄;是你們在公司沒錢的時候主動提出不要薪資說,要不再堅持一下;是你們一直堅信產品的愿景,全力以赴,未曾逃避。很慶幸與你們成為合作伙伴,更是生活上的摯友,還記得那句“如果我錯了,請指出來”。
關于我的父母和姨丈,“無私”兩個字,直到現在我才理解它的含義。小時候,上學不懂字,你們教我;慢慢地長大了,知識超越你們了,你們發現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教我們了,你們默默給我們交學費和生活費;畢業了,突如其來的創業,母親還哭了,但最后你們還是理解了,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的姨丈,性格開朗隨和,一直把我當兒子一般好,他也不懂我在做什么,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在我需要的時候幫我一把。
關于項目的工程師,雖然你們是兼職狀態,而且中間也經歷了很多曲折的事情,但我仍然記得當初的那份初心,那份支持,那份友誼。
關于我的師兄師姐,曾經的我執意離職創業,師姐你在送別的飯桌上哭了,那份感動仍然記得;師兄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支持,那份信任在心里。
最后,還有感謝一直關心我的朋友和同學。
三、規劃自己的人生,與時間做朋友
這次經歷,讓我重新回到選擇的原點,讓我最深刻的一點領悟是:規劃自己的人生。
離開大學之前,我們有就業指導課,懵懂的我們渴望從中窺探社會、了解職場。我們圍繞的主題是如何規劃自己的職場生涯,但沒有人告訴我們,其實存在于職場之外,還有我們自己的人生。
假設我們給自己的生命定義是六十年,相對于人類歷史、地球文明仿佛就是瞬間即逝。想到這里,我有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告訴自己:壞消息是,我現在已經過了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好消息是,我終于明白了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
20歲到30歲:成家立業;積累資本,賺到第一桶金;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工作中體現價值;還有選對一個好老板。
30歲到50歲:思考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組建優秀團隊,投身理想。
50歲到60歲以后: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專注興趣事業。
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它們也許并不偉大,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情結,是一份初心,不想證明些什么,只想做回自己。六十歲以后的時間,就是我賺的了。
一個不合適的人在不合適的時機做了一件不合適的事,只會徒勞無功,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很多人在人生關鍵轉折點上顯得猶豫不決,這都是由于人生規劃上的模糊,而迷惘更多源于我們自己的內心。
與此相反,平常我們所見之人,所遇之事,很自然有了正常心態看待,而少了一份攀比過后的無可奈何。
四、著眼于未來,一萬小時定律
同時天涯淪落人,“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呈現在產品,最后死掉也不后悔”,最近和幾個同一時期的創業團隊聊到。他們都是艱難地在撐著,路演常有,而真正談錢卻沒有。
用戶多一個,我們搶一個,但產品多一個,用戶不一定會多用一個。短短4、5年時間,手機客戶端的產品細分、壟斷將接近尾聲,潮水流來得快,也退得快。不得不承認,我們還在這波余潮中臆想于自己的內心,而從未學會睜眼看未來。
站在過去看現在,不知是否察覺到,我們身邊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前的諾基亞變成了今天的iPhone或華為、小米;每天使用的微信感覺陪伴了我們很久,但其實也不過才是3、4年;還有滴滴,airbnb,摩拜單車,car2go……的出現。我們潛移默化接受并依賴這種新潮流,所有的一切都是發生在近5、6年時間,而且還有看不到的科學技術在發展:醫學領域上的,生物基因上的,計算機領域上的等等。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無人技術(unmanned technology)、3D打印(3D printing)……新興的技術和概念,我們對它們有多少了解和研究,很顯而易見,下一個時代的趨勢將與它們有密切的關系。
出了校門,我們從此不再被學分所挾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我們的時間就在相同的平行時空所劃過,不留一絲痕跡。我們的社會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進步,不久的將來,我們很有可能會變成被遺棄的那一代,如果不學習,與時俱進。
10000小時,416天,1年零2個月,將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那么你的時間又該如何分配?
五、首先你得讓自己有錢
我們不僅僅需要在精神思想上找到寄托,也要避免陷入意識流的自我滿足,而金錢則會讓你接地氣,讓你腳踏實地。
一個現實是,你所在的企業,所處的工作崗位,與你的能力相掛鉤的同時,更是直接反映到經濟收入上。很簡單一個例子,同一番勵志的話,你分別讓一個窮人和富人來說,誰的信服力更強,很顯然,是后者。
工作上,如果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請扔掉哪些不知道誰教我們的自傲清高,努力使自己擔任更高的職位。因為這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公司負責,人盡其才,天經地義。如果私下吐槽,評擊反倒會顯得懦弱,顯得low。
用有更大的能力去造福社會,而不是社會造福你。
首先你得讓自己有錢!
說了這么多,我始終敗在了金錢的石榴裙下,哉也!哉也!
后記
1、讀書,是我們重新認識世界的一個人人平等機會,它很廉價,但金錢卻買不到。
2、是的,剛看完《硅谷》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