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安靜,燈火昏黃,沒有月亮。涼風(fēng)習(xí)習(xí),讓人精神,比抽一根煙管用。加過班,不想徑直去坐地鐵,最近有點疲憊,工作都是急匆匆的,沒有休止的時候,一天下來,話都快懶得說了。一個人沿著七街走,走走吧。地鐵幾分鐘就能回到住的地方,但從公司到家,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換到一個十平方的小屋子,讓人覺得呼吸不暢,是另一種高原反應(yīng)。
公交站燈光蒼白,旁邊的綠植有些萎靡,畢竟九月了,一場秋雨一層涼,是時候草木搖落而變衰了,相信不久這些低矮的草叢就會伴著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而枯黃成泥,沒有行人再愿意多瞧上一眼。
就這么定了,坐公交回去,心里想著。不過也怪,很多時候恨不得很快如箭一樣到家,但今晚,這種回家的急切無端的煙消云散了。我想讓自己慢下來。這可能是這樣的理論,極致便麻木。肚子餓的狠了,變不覺得餓了,山珍海味也沒了欲望。記得巴西有模特為了瘦身,不吃飯后來得了厭食癥,什么東西都不想吃。我這種可能也有點類似,以前想著急回家舒服的躺在床上,此刻呢,過了一個點,以至于不想那么快回去,想給自己一刻鐘的時間,逃避這聲色世界。也可能完全相反,一個人太久,自己完全不覺,但孤單、寂寥暗自如蔓草在身體里生長,“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到了某一個時刻,它們忽然發(fā)力,纏繞著你,但不覺,或者根本不明白,其實最需要的是一雙溫柔手。
公交車過去了三班,都沒上車。不需等車完全停下,透過昏暗的光,就能看到車廂里人前后擠成一團。這么多人和自己一樣,這可以好好糾正自我的中心主義,他我本無異,你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不同,其實換個角度,你就是千千萬萬中的一個普通面孔。見識一樣,走的路一樣,當然感受也沒什么大的差別。我索性就等著,等一輛車,里面只需三五人即可,或者只我一人。我需要一種空闊,像一片茶浸潤到一大杯開水里,我想要一個兩米見方的空間,想要這空間暫時屬于我。我什么也不做,但不可能什么也不想,一切今夜里的景致,比如說尖塔上的呼吸燈、一輛躺著的自行車、一陣引擎的轟鳴,都覺得離我很近,但很快又消逝不見。這種出現(xiàn)又消散,沖刷著我記憶的底片,這是倉促的日常生活難以捕捉到的,油印的書頁上當然也沒有。但能讓人看到生活的紋理,感受到存在的氣息。
人,不是一種忙亂的存在,不是一臺機器,不是一卷被快速拉扯的膠帶。有太多的“不是”,但大時代下,車輪滾滾,迫不得已,我們無奈是太多的“是”。但這不是牢騷、抱怨的理由,因為山間明月、故事春風(fēng),這么多美好的事物,無需金銀,只需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