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總是最天真的,天真得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那一天微雨,那個胖嘟嘟的小女孩撐著大大的傘,在學校門口遇見我,向我問好:“門警叔叔好!”
旁邊的同學趕緊各種指正:
“他是老師!”
“要說校長叔叔好!”
“不對,他是總校長,最聽校長的話……”
我一貫拙于識臉,但那個女孩明顯“稚”于同學的神情,從此就刻寫在我的心里。
第二天,我們又在同一個地方相遇了,她笑瞇瞇地又一派天真地問候:“校長叔叔好!”
我知道她的心里其實并沒有校長這個概念,就打趣她:“怎么才一天,你就把我降了級,不讓我做門警叔叔,讓我當校長叔叔了?”
她不好意思地朝著我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
后來,我就會在難得的聽課、小橋音樂會、食堂吃飯等能見到她的地方,對她略多一點觀察。
我以為,一個特別“稚”的孩子,他或她有沒有機會“上場”,會不會因為同學的“成熟”被比下去,而感到失落,甚至被同學和自己視為“差生”,這就是教育優劣的最直觀表現。
怎么說呢?老師很好,孩子很好,更關鍵的是她的父母和姥姥、姥爺們都很好!
孩子沒有喪失一切機會,但是她依然“稚”,依然“拙”,站在明顯比她成熟的同學身邊,可能是挺可愛的,但肯定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出彩的。
其實,在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上,情況也大致如此。心智的成熟是有快慢的,慢本來并不意味著就是差的,但至少在當下,她會暫時地落后一點點。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們感到失落,感到不平,感到遺憾甚至恐慌!
那么她胖乎乎的小腿邁出的每一步,就不再美妙,而被成人世界視為了“殘疾”!
在孩子蹣跚學步時,她的每一步在父母心里都是美麗的。
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她的每一句在父母心里都是美妙的。
但當她跑得沒有其他孩子快,當她說得沒有其他孩子流利,當她沒有當上童話劇的主角……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的心態便開始失衡了。于是,她還不穩健的腳步難看了,她被要求提前心智發展而學習的語文、數學成了她的罪狀……
其實,無論快慢,無論類型(我指的是有些孩子天性內向,不善奪人眼球),如果我們一直欣賞她,鼓勵她,一直陪伴她,幫助她,那么她走得或許慢一點,但會和所有人一樣遙遠??傆幸恍┥凶罡叩纳椒逅龑⒌诌_,和別人是否抵達、何時抵達無關。
每次,看到她依然稚拙而快樂自信的表情,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感激她的老師,感激她的父母和其他家人。我知道,假如每一個生命能在整個小學階段被如此善待,那么他或她的一生,必將快樂而且成功——不一定是超越別人的成功,而是因為自信、堅定,所以一定帶來人生的成功,尤其是幸福。
沒必要她的每一個學科老師都是天才,沒必要她所用的設備都是世界一流,沒必要……
我忽然想到,無論是晨山雙語還是運城國際,都還只是腳步蹣跚、牙牙學語的稚嫩孩子,我能不能欣賞它們的每一步,能不能明白:即使它們跌倒幾次,受點小傷,都是成長的必需,而且蘊含著成長的真義?
身為總校長,認真聆聽各方意見甚至批評,是必要的程序和義務,但我能不能做到在聆聽各方意見的同時,依然善待它們的稚拙,依然心懷欣喜,理解它們孩子般成長著的每一步?
喪失了歡喜,就是直接破壞了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同樣也是丟失了教育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