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小伙伴和我說,看了我的關于習慣系列的文章,覺得挺好的,可是我現在就是就是下不了決心去改變。問他為什么呢,他說他覺得現在挺好的,早上一覺睡到七點,然后去上班,上班的事也不多,很輕松,到點就能下班,下班后還可以和朋友一起聚聚,或者看看電影啥的。這樣的生活挺好的,找不到什么原因讓我去改變。
是啊,習慣了輕松的工作,干嘛要做麻煩的工作;習慣多睡一會兒,干嘛要起那么早,為什么要改變呢?
偶爾看到各類的雞湯,各類的成功人士時,也想著自己有成功的一天,感覺熱血沸騰,給自己說明天我就要改變,我也要培養好習慣,但經常是過了兩三天,又沒動力了,為什么呢?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都會有一個不愿意從“舒適區”里走出來的經歷。什么叫舒適區?心理學上把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劃分為了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大家在舒適區里面的話,每個人都會覺得很舒服,很放松,很穩定,而且還有一定的安全感,但是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以后人們就會感覺很別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也就是為什么大家在培養一個新習慣,或者改掉一個舊習慣,剛開始的時候感覺特別的難受,大部分人就會因為這個難受而放棄掉。
為什么從大家只喜歡舒服,不喜歡不舒服,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多巴胺獎勵系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只能看到短期的獎勵,看不到未來的獎勵。
面對輕松的工作和麻煩的工作,獎勵系統只會告訴你,做輕松的很容易,不費勁,不會告訴你把麻煩的做完,你會得到經驗,下次工作更容易,所以我們很容易就選擇做輕松的工作。未來太遠了,誰知道到時候會怎么樣,不管了,先管現在吧,現在怎么好過怎么來。再比如,想吃蛋糕的時候,大腦里只會告訴你這個蛋糕多好吃,吃完后自己會多滿足,并不會告訴你減肥后,自己有個好身材是多棒。
請大家閉上眼,想想自己的工作,按自己現在方式走下去,到30歲,到40歲,你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地步呢?不知道是否會有一些恐慌,突然感覺不太舒服了。
華為清退30歲以上員工的新聞,讓大家感受到了一些恐慌,才發現原來并沒有一個工作是可以一直做到退休的。人到中年,這種職場危機才是最大的,因為到人到中年,再去找工作,高的是自己能力不行,底是待遇少,自己又不愿意去做。而且現在大部分公司招人也不太愿意要中年的,因為你要的工資高,還有家庭負擔,還不如要個剛畢業的,工資底,沒有負擔,除非你是特別有能力,公司需要你的經驗。那么現在來看一下你現在的工作,是否能夠一直到你退休?如果不能,那有一天沒工作了,出去找工作的時候,你可以拿什么來和別人談判?基礎知識?不好意思,幾年前的都已經過時了;經驗能力?好像也并沒有多少。想繼續找一個輕松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容易,想找一個收入高的,但是自己條件又不滿足,然后才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多學習一點,早做好準備。
這也就是提醒大家,要感覺一下自己現現在是否處于一個舒適區的狀態呢?下次再遇到事件,感受一下多巴胺系統給你的獎勵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
敢于走出舒適區,敢于迎接一些別的挑戰,習慣你不曾習慣的習慣,你就會更加的習慣,也就是從一個小的舒適區進入了另外一個大的舒適區。
關注公眾號“螞蟻說成長”(ID:cjxxh7),獲取更多習慣養成實例。
作者:螞蟻,晨型人,已堅持4點起床四年多,個人成長導師,效率達人,理財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