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該不該給老公洗衣服,在婚姻生活中算是很平常的事,就像家里誰管錢,每一對夫妻都有自己的情況,我也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可能我的爸媽是自己負責自己的衣服,我也就自然把這種模式帶到了我的小家。
但這次我婆婆到家里來住,讓我有了明確的認識和一些啟發。
事情是這樣的,老公的臟衣服,習慣性的丟在沙發角落,婆婆看見了,對我說,衣服還沒有洗。我聽見,但沒回應,我心里想,我知道啊,他自己會處理的。因為平常,我們都是各自處理,并沒覺得不妥。
第二天,衣服還在那里,婆婆又對我說,衣服還沒洗,因為我不知道怎么用你們的洗衣機。
作為媳婦的直覺,我聽出了她的意思,她想讓我洗。
于是,我告訴她:“媽媽,我為什么不洗呢?其實丟進洗衣機很容易,我是想讓老公養成自己處理衣服的習慣,包括以后他還要承擔更多的家務,我愿意給他時間和自由,我同樣也需要時間,學習打理家務。”
婆婆笑笑說, “我們女人洗衣服不是很正常嗎?你爸爸的衣服,我都是全包了,因為我想他在外做體力活多,很辛苦,我在家洗點衣服,不算什么。有次我去干他的活,發現我根本吃不消,這樣想,我就想開了,夫妻過日子不就是這樣相互理解嘛”。
我想想,她說的也對,原來還有這樣的模式,那我到底怎么辦呢?如何選擇?
那個瞬間我有點糊涂,有點動搖,這種動搖讓我的心不安。
人總是在自己心意不明確,不堅定的時候,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標準左右。
既然今天事情已經出現在我面前,我就得想明白。
很快的,我想起我有個阿姨,她就是幫他老公洗所有的衣服,包括內衣褲。我們一起吃飯時,常聽到她說,你看嘛,你叔叔就像個大爺,吃了飯,碗都不撿就坐到一邊耍,每當這時叔叔是不搭話的,像沒聽到,仍舊叼著他的煙。
阿姨就是給他老公洗衣服的,卻一輩子都在抱怨老公不做家務,總是當到面背到面的吐槽他,又拿他沒辦法。一個好好的美女阿姨,變成了怨婦一般。
我可不想像她一樣,我也知道,時代不同了,我們年輕一輩的老公,都聽不得老婆嘮叨抱怨。這不僅大大的破壞感情,也影響身心健康。
如今的世界,是個開放多元充滿誘惑的世界,人的忍耐力普遍下降,選擇變得更多,婚姻要走下去,面臨的挑戰也更多,然而最最核心的,千古不變的真理,仍要回歸到婚姻的本質,那就是彼此相愛。
新時代的女人們,不想成為怨婦,我們都在一邊生活,一邊學習領悟。
我突然明白,洗不洗衣服,其實并沒有標準。洗可能帶著甘心樂意,也可能帶著不甘不愿,不洗也未嘗不可。
洗與不洗,都是行為表面,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行為背后是帶著怎樣的心。出于甘心情愿的,才是好的,若不甘愿,也不需勉強。
這樣,在婚姻里,心靈才能自由,自由的心是萌生愛的土壤,沒有自由,就沒有愛。
只有當愛從心里源源不斷,澆灌滋養彼此的愛情,愛情的幼苗才能慢慢長大,成為參天大樹,開花結果,常青不老。
所以,我不要問應不應該,只要問,此刻,我愿不愿意,想不想。若是承擔不起,也不要勉強。
我做或不做,都是發自當下我的內心。我盡力的愛了,問心無愧,做不到時,也勇敢的表達和接納自己。
洗衣服這件事雖不大,卻可引申出,其他日常生活中很多愛的行動,比如做飯啦,打掃衛生啦,互發短信啦,包括,節日送禮物,送花等等。
昨天情人節,是不是應該有個禮物,不過呢,他不太會挑選禮物, 挑禮物讓他為難,而我知道他愛我,也就不去勉強他了。
我想,這就是我給他的自由吧。
愿在婚姻路上的我們,都能一邊學習,一邊領悟,自由的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