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為什么我們知道了那么多人生哲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作為家長的我們教育孩子時一套套的,自己卻依然活得不成功,因為我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認知錯誤,那就是我們把知道一件事一個道理等同于自己做到了。
報名參加了寫作班,結束了,就自以為是的認為做到了;看了一本書,就想當然的以為自己懂得書中的知識和理念了;其實參加培訓班,看完一本書,我們僅僅在當時知道了一些知識,但不代表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就已經做到。
知道和做到之間還缺少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方法。就是說,我們在知道一件事到自己真正能做到,需要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什么呢?“重復重復再重復”,對已經知道的知識進行不間斷的重復學習。
其實阻礙我們從知道到做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具體是信息超載、消極過濾、缺少跟進。而分別對應的解決方法是精要主義、綠燈思維和持續跟進。
信息超載:精要主義
互聯網時代,被動接受的知識和信息讓我們的應接不暇,不說別的,就是每天晨讀分享的書,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知識點,于我來說每一本都想看,每本書里分享的方法都那么實用,于是就變成了玉米地里猴子,走馬觀花,回頭一看,兩手空空。
應對信息超載的方法是精要主義,學會選擇一兩點對你重要而又感興趣的知識,化很多時間去學習理解實踐,從知道真正變成做到。
消極過濾:綠燈思維
每個人受環境,經歷,性格的影響,都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思維模式,導致在接受新知識和理念時有消極抵觸心理
而綠燈思維是說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知識和新方法,我理解為歸零心態。
缺少跟進:持續跟進
在三個阻礙里,缺少跟進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你就算你轉變了認知模式,對信息精選,開啟了綠燈思維模式,但卻缺乏持續有效的跟進,還是只停留在想象的范疇,而跟進才是行動,是連接知道到做到的最后一公里。
持續跟進的具體步驟是:指導,支持,反饋。指導我們制定跟進計劃,支持執行,最后建立反饋機制,對的獎勵,錯的反饋改進。持續跟進這一步,就需要我們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不間斷的重復我們學習理解已有的知識存量,爭取達到增量點改變。
今天主要分析了為什么我們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改變不了生活現狀的三個主要原因及應對方法,希望與我與你都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