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的“桃花源”
作為村子的最高統(tǒng)治者,村長手握旁人無法匹敵的權(quán)力,但是在是否修建火車站這件事情上,還是有人跳出來唱反調(diào)。村長隨即表示為了自己的兒子一定要修建車站,并以權(quán)壓人,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自私自利,以權(quán)謀私的統(tǒng)治者形象,但是反對者仍然跟自己唱反調(diào),并且越吵越兇。道士的到來,給村里的所有人“忘憂”,讓他們無腦兒似的聽命于村長,村長的權(quán)力進一步鞏固,私心進一步泛濫,開始大肆搜刮村里的錢財,懲治自己看不慣的人。
村長是一個私心很重的統(tǒng)治者,他心中的“桃花源”就是所有人都對自己畢恭畢敬、都任自己擺布、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和諧社會。
但村長不是一個聰明的統(tǒng)治者,他借助一個外來者、一個功臣,為自己取得一切,卻妄想這個逐漸得勢的外來者會一直為自己所用,既不接管他的能力,也不削弱他的權(quán)力,直到道士反水,都不知道該怎么使用“忘憂”神器,也沒有對道士有絲毫的防備。村長的好景不長,剛獲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就失去了一切。
在權(quán)力和私心的吞噬下,村長即便被“忘憂”,仍然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樣對道士唯命是從,仿佛骨子里就跟道士有著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最后竟然成了一個瘋子,被傻子一樣的村民所不齒。
道士的“桃花源”
作為外來者,道士出場盡量整出大場面,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以期讓所有人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并進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站穩(wěn)腳跟。村子的落后決定了,他們對于任何一個外來者都抱著敵對態(tài)度,所以表面上客客氣氣的,只是為了暗下迷藥,用卑鄙的手段給外來者一個下馬威,并調(diào)查外來者的底細。
道士是個有心機的人,能夠抓住村子里的蛛絲馬跡,為自己掙得脫逃之機,并成功的利用村長的權(quán)力和私心,達成村長的目的,取得村長的信任。最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一舉拿下整個村子。
道士的私心不比村長輕,更不是漫無目的地闖入村子的,他為了回魂術(shù),為了財寶,為了權(quán)力,也為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道士在這個村子里,可謂名、利、色多收,是一個典型的成功的侵入者。村民把他當作最敬愛的村長,堅決而毫不遲疑地聽從他的指揮,因為他可以為他們消除煩惱。秋蓉成了他的女人,對他充滿崇敬,對他唯命是從,因為道士幫他清除了她心中惦記的人。
秋蓉逐漸對道士的“忘憂”神器產(chǎn)生了興趣,常常在私下里搗鼓這個所謂的“忘憂”神器,竟然逐漸的找回了自己的記憶,也看到了所有村民的記憶。她雖然明面上仍然對道士畢恭畢敬,但心中對這個所謂的丈夫再無敬重之心。
道士終于找到了“回魂”術(shù),也掠奪了大量的財寶,不知道他是否要帶著這些遠走高飛,還是要繼續(xù)享受權(quán)力帶來的快感,享受這些愚民的膜拜。就在這時,土匪來襲擊村子了。
借助土匪的襲擊,秋蓉抓住機會,毀掉了道士建立起來的“桃花源”。道士的一切都付諸東流了,權(quán)力、財富、美人,最后只求用剛找到的“回魂”術(shù)讓自己回魂,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道士初來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回魂嗎,但是卻被私心蒙蔽了雙眼,使欲望越來越大。
道士工于心計,凡事妥帖,本可長期維持自己的“桃花源”,但是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美人成了英雄的終結(jié)者。
秋蓉的“桃花源”
秋蓉揭穿了道士,知道如何使用“忘憂”神器,知道如何給村民“回魂”,如果秋蓉將村民的所有“忘憂”的煩惱用“回魂”術(shù)還原,村民都回到原來,恢復正常的生活,然而畢竟有些東西發(fā)生了,就回不去了。
村長瘋了,不能再回去,村長擁有說一不二的權(quán)力,不能再回去,秋蓉嫁給了大餅,不能再回去,秋蓉又嫁給了道士,不能再回去。而秋蓉最在乎的是丁遠,秋蓉最在意的是嫁給了大餅,無法面對可能回來的丁遠,現(xiàn)在丁遠回來了,秋蓉卻又嫁給了道士一次。如果這一切都回來,那丁遠的身體回來了,但心卻會從秋蓉身上離開。
秋蓉沒有戰(zhàn)勝自己的私心,抹去了所有村民關(guān)于他嫁給大餅,又嫁給道士的記憶,只是將他們其他的記憶給“回魂”了。其他的記憶應(yīng)該也會有所保留吧,私心一旦開始,又怎么能收得住呢。
村民又開始對秋蓉村長畢恭畢敬,見到她就像見到救世主一樣。秋蓉終于跟她心中的丁遠在一塊了,丁遠也對她充滿崇敬,對她唯命是從。一切都是這么欣欣向榮,所有人都是滿面桃花,秋蓉的“桃花源”比村長、道士的更加和諧。
但是秋蓉的“桃花源”會永固嗎?她最看重的是對丁遠的感情,是否會有一天,因情而毀了這個看似和諧的“桃花源”呢,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建立在私心上的“桃花源”真的牢固嗎?秋蓉的“桃花源”被毀了以后,別人再建的“桃花源”還會摻雜私心嗎?何時才能建立一個沒有任何私心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