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鉤。乘風瞻月泛扁舟。寂寂難眠,欲觀楊柳卻逢秋。添愁。望江流。浤浤東去不停留。江邊葦絮白首,欲迎風勁舞還休。韶華飛逝,青春易老,月白映滿銀眸。故人安尚在?相約過往,相伴同游。
聊暢少小志求。鏘鏘慨勢,欲戰場封侯。回頭望、正當年盛,下海擒虬。雨颼颼。靂靂滾浪,翻江入嶺,劃斷嵐洲。劍揮赤焰,躍馬橫刀,雄辯氣宇赳赳。
酒滿三巡過,惺忪睡眼,月下籬溝。切切難尋故影,望江煙曉霧掠江鷗。隱約滟滟連連,露光乍現,微暖江風皺。翠幕懸、一點紅氳透。草木深、三兩鸝悠。似夢里、別卻山丘。恰少年、卻把夢兒丟。愿經年后,時光靜美,歲月晴柔。
【這小日子】點評: 韻美而流暢,整詞兼具豪放和唯美,如此長詞,可見才情和造詣!
詞牌由來:
始見《樂章集》,入“中呂調”。屬長調慢詞。有柳永、蘇軾、丘處機三體,茲以柳永詞為準。二百十二字,分三段。前段九平韻、一仄韻,中段六平韻,后段六平韻、二仄韻,同部參錯互葉。此后名家所填此調者甚少。
仄平平(韻)。中中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韻)。平平(韻)。仄平平(韻)。平平中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仄仄平平(韻)。中中平仄,平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中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韻)。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中中、平仄平平(韻)。仄仄中、中仄平平(韻)。仄中中、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戚氏·晚秋天】北宋·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鳴敗葉,蛩響衰草,相應聲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靜、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聽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其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地鋪敘、平淡無華地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