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我瀏覽網頁看到一位媽媽寫的文章,題目是自己不需要被道德綁架。我被題目吸引,好奇心驅使我點開那篇文章。
快速瀏覽完后感覺很不爽。就像胃里咽下了不干凈的東西,難受吐不出來,更加難受。
這位媽媽因為看到一年級的兒子用喜歡造了一個句子。“我喜歡聽奶奶講故事”瞬間情緒大爆炸。對兒子奶奶這個人物開罵!言語之激烈像是戰(zhàn)爭進行到最后時刻發(fā)動大總攻一般。那些話語的攻擊力非常犀利,我都擔心它們會穿透過手機屏幕直接刺傷我。嚇得本尊眼睛躲躲閃閃,快速下拉屏幕以免受傷。
其實故事沒有任何新意。婆媳關系應該是世上最難解的關系之一。相比那些高大上的中美關系、東歐關系她更像是匍匐在地上生長的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但那些家長里短的事情讓這位媳婦+媽媽怨恨在心。把婆婆當成了她此生最大最惡毒的敵人。不僅自己今生不再與她共處,自己的兒子,也是那位婆婆的孫子,也不許跟那個女人有任何交集。哪怕是造個句子都不許有那個詞匯!
我又翻看了這位媽媽寫的其他一些文章,里面也是負能量滿滿。每個字眼都帶著一股濃濃的的怨氣和不樂意。
一大早遇到這樣的文章確實給自己添堵。
看來人除了離開水和食物不能存活。懷心情也會影響人的生命質量哦。
僅僅是文字就讓我這個讀者深受其害,那個天天跟著她一起生活的小男人和天天跟他同床共枕的大男人該如何呢?
一、從她的表述中就可以看到她這樣內心滿是怨恨,情緒無端失控會讓孩子變得膽小。
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惹得媽媽突然生氣。媽媽生氣的樣子就像是火山爆發(fā),頭發(fā)都要豎起來要著火的樣子。他很恐懼!恐懼會讓他變得手足失措,六神無主。
二、孩子會沒有主見。
因為總是被訓斥,被指責,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做對做好并得到肯定。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就會陷入困境、僵直,他懶得再去考慮問題,尋求解決辦法。遇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
三、孩子會變的不再陽光可愛,可能會充滿戾氣。
因為母親的處世態(tài)度和為人之道,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一個女人在建設自己小家庭時,想的不是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想的都是怎樣讓婆家給自己多付出,拿得少了就認為她就是惡霸地主,對待兒子就像對待長工一樣只要榨取血汗錢,這樣是不對的。婆婆的兒子也就是她的丈夫在婚前把工資交給父母這是一份孝心也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不能把這理解為這錢是存到父母這里了,得連本帶息地還給他們。
心存感恩,你的世界才會光明溫暖。有熱度才會溫暖身邊的人。
如果兒子和老公總是被你的陽光所溫暖,他們也會越來越溫暖,再把這份溫暖傳遞。
如果整個大家庭都被這種溫暖傳遞,家里那來的爭執(zhí)和怨恨?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家和萬事興就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