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關系》學習筆記(轉)
“家長群”是一個容易讓人引起誤會的名字,不要被它蒙蔽。如果你覺得“家長群”是個讓你和其他家長溝通的地方,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在討論生存之道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一點:在孩子上學期間,你真正需要幫助他維護的、最重要的關系,是師生關系。
班主任是領導家長群的核心力量,其他的人,再活潑撐死是個“群紅”,你在同學、校友或者各種愛好群里向積極活潑的成員靠攏的規則,在家長群里都是失效的。
謹慎從眾刷屏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在剛剛成立的家長群里,大家都在拼命刷屏歡迎新班主任。
大部分人復制粘貼刷屏的心理活動是:大家都在發,我不發我就落后了。
但這么做基本沒什么用。
新生入學是班主任最忙、壓力最大的時候,有無數雜事等著他去辦,沒有班主任會在這個時候盯著群,看看是誰給自己發送了歡迎問候。
想想看,在他最忙的時候,手機在不停地提示振動,每條都是家長們在歡迎招呼,那會是一個讓人非常焦躁的情境。(要知道班主任不能屏蔽群消息)
老師在家長群里下發通知,交代事情也是類似的情形。如果不是要求“收到請回復”“請接力報名”的重大事項,在后面刷屏“收到”也是沒有必要的。
要知道,天底下所有的老師在家長群發完通知之后,都會默認群里所有的成員看到并記住了,哪怕你萬年潛水也一樣。
看到通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收藏并轉發給自己的孩子。如果交代的事情沒有辦到,你們在老師心中會馬上被扣掉一個不小的分數,而如果碰巧老師之前還看見你在群里跟著刷屏“收到”,那分數可能就得乘以2了。
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會在家長群成立后的第一時間聲明自己的管理風格,牢牢記住這些話,跟著老師的套路起舞,而不是被別的家長牽著鼻子走。
所有的不同意見都要私下溝通
對學校的政策、規則、要求等有任何的質疑或不認同的地方,都要和老師私下溝通。
我們在《如何與你的領導發生沖突》中曾經提到過“內容私密”的重要性和旁觀者的破壞力,這一條在家長群中仍然適用。
家長群像一個廣場,公開質疑會被看做挑釁。
班主任作為群主會覺得被冒犯,同時,如果這個群里還有其他科目的老師(他們往往是其他班的班主任),班主任還會考慮其他老師的看法,換句話說,想說一句軟話,也要考慮同事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如果第一次不解決掉挑釁,以后的挑釁還會源源不斷。
記得嗎,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息事寧人,同時節約自己的時間。
一些最友善的老師會找家長私下溝通,善于操縱人心的老師會選擇說一句軟中帶硬的話,等著別的家長一擁而上替自己出頭,合作性最不好的老師會和家長爭吵,無論哪種結局,都是家長吃虧。
有的人甚至還覺得:“我要是在群里振臂一呼,指出這些問題,大家就會紛紛出來發聲,我們人多力量大,一起向學校老師施壓,這個事兒不是更好解決嗎?”
你這叫造反。
我們經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政治,但是你要分清楚政治是跟誰搞的,紀曉嵐跟和珅斗,他不會去挑戰乾隆。老師就是家長們的皇帝,千萬不要會錯了意思。
更不要幻想會有很多人站出來支持你,那些懂關系的強大家長可能早早已經和班主任溝通過,知道了學校政策背后的考量和原因。
他們更有可能一邊在群里看你的熱鬧,一邊對自己孩子說:“你們班那個XX平時學習好嗎?我看他家長不怎么樣,你平時少跟他一塊玩兒吧。”
公立學校在很多事情上的自主權是非常有限的,那些家長們不理解、不認同的規章制度可能是為了保護孩子。此外,安全事故和惡性事件會一票否決掉學校的KPI,學校因為這些原因會增加一些家長們覺得麻煩、不可理解的規定,因為學校要保護的是所有學生。
抱著學習的態度請教一下老師,你就會明白很多事情,暴躁地跳出來叫板,你家孩子可能就會很慘。
所以,如果你的配偶是一個妄自尊大,或者是因為甲狀腺或者血糖等身體原因沒法控制情緒的人,就不要讓他在家長群里做聯系人,讓更健康和可控的一方來參加會更好。
無論如何,從你的孩子踏入校門的一刻起,他就要開始遵守學校的規則,你們的家庭規則已經失效。
如果你留過學,千萬不要對老師說,美國怎么樣教育孩子,英國怎么樣教育孩子,大家會一擁而上羞辱你。
要知道大多數的中小學老師都不是留學回來的。你也許更懂教育,但老師比你更明白國情。
不要主動建群
自己不要發起家長群。
一般新生入學的時候,每個班可能都會有幾個家長之前已經認識,大家一拍即合,建了一個群,慢慢地把其他家長和老師都拉進來。
如果老師接受了這個群,趕緊把群主轉給老師,對于老師來說,你們都是陌生人,而你先占據了主導權,把這些陌生人聚集到一起。
如果你占據著群主的位子,又每天展示你的活力,別的家長就會默認你去承擔一些組織工作,而老師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沒什么正事的人。
可能你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還在苦笑著幫老師和家長們做很多事,然而大家并不領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當務之急是接觸和了解孩子的新班主任,把時間花在這上面會是更好的選擇。
敲黑板:
尤其,千萬,務必不要建那種包含一個年級、甚至一個學校各班家長的幾百人大群,特別是沒有老師的純家長群。
你只是一個普通學生家長,根本駕馭不了這樣的力量。
這種群往往會成為各種小道消息流傳的重災區,要知道,群內的信息一旦涉及違法內容,群主是要負連帶責任的,如果釀成了群體事件,管理員可能會被拘留甚至負刑事責任。
學校領導和所有老師都會第一時間知道這個群的存在,并且安插自己的眼線進去。
你會成為學校輿情監控的重點盯防對象。
這才剛剛開學,你孩子的班主任會看著他,心里想,這是XX,就是他的家長建了那個在校長那里掛上號的麻煩群。
他們都會忌憚你。
這對你的孩子沒有半點好處。
從家長群到一對一
還記得那篇《如何讓孩子遠離欺凌》嗎?家長和老師的關系是靠私下的單獨溝通建立起來的。所以問題來了:新生開學,你和孩子班主任現在被拉進同一個群,你們現在是什么關系?
如果只考察親密值的話,這仍然屬于陌生人關系。
記住這一點,才好去籌劃你和老師的第一次一對一溝通:加微信。
沒錯,加老師微信這件事,是要做準備的。很多家長會忽略這一點,開學了,建群了,發出好友申請:您好,我是X班XXX的爸爸。老師點了通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禮貌的家長會在通過后發一條消息:X老師好,我是XXX的爸爸,以后得麻煩您費心了。
好一點,但是還不夠,老師仍然記不住你的孩子。
你們還是陌生人,但你希望盡快和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那么“說事兒”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1.最好的時機是家長群里人比較多了,老師第一次發通知的時候。他在看手機,發送好友申請之后能及時通過,接下來很可能也有和你聊幾句的時間。
2.加之前,先在群里詢問一下通知的細節,只要老師回復,公開交流就可以打住了。
他已經認得你的頭像,知道你是班里的家長,接下來發送申請,表明身份即可。
3.老師通過了你的好友請求,除了問候,要記得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介紹自己的孩子。
這里的介紹不是泛泛的夸獎,而是精確的描述。升學考試的分數老師已經知道了,你要強調的是孩子有沒有藝術或體育特長,分別達到什么水平,曾獲過的各類獎項,以及需要告知老師的疾病、過敏史和其他特殊情況。
前三個說的是老師工作的加分項,讓他知道如果有這些機會可以優先考慮你的孩子,后三個是扣分項,提前和老師溝通好,能讓他避開很多麻煩。
能在第一時間把這些情況告知老師的家長,會被看作是一個體貼的、可以溝通的人。
記得不要避諱孩子的疾病,如果孩子會因為不明過敏源導致休克,你不告訴老師,孩子也會陷入危險之中。
其實大部分老師對家長的要求只有三句話:
我說的話一定要記得;
孩子有什么問題一定要先跟我溝通;
一定別給我制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