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簡單的任務,要做好也不容易。
這是我在上圖工作了一天的感悟,我想也可以對生活與工作的其他方面有所啟發。今天的工作是簡單的按照借書單上的條碼編號找書,并刷條碼,放進小車讓它運輸到樓下。
最開始的我是很自信的,覺得就像做簡單的連線題罷了,但慢慢開始上手,卻發現沒有很好地掌握找書技巧,導致在書架間逡巡,反復繞圈子也無果。
尋找原因:
一、心態不好
覺得很簡單,心也就飄飄然,在找書架側面的范圍時不夠認真,很多時候瞟一眼就過去了,導致重復道路。
二、不夠仔細
借書的人一旦多起來,借書單就一張一張地從機器中打印出來,聽到那個聲音就開始有點慌了。導致最后手忙腳亂,有兩本書沒有刷出庫的條碼就和其他的書一起放到小車里往下送了。還好還是可以解決的。
總結經驗:
一、不懂就問,即時問,勇敢問
管理員阿姨雖然比較嚴肅,而且這個嚴肅可能大部分因為一開始我找書太慢,然而卻很愿意解答你的問題。比如某本書的分類不是正常順序排序而在單獨的一個書架,這時候考慮到自己實在無法找到并且借書的人在等待,就要大膽問,而非自己蒙頭轉向浪費時間。
二、切忌想當然
在當時有兩本書忘記刷條碼的時候,我竟然差點自己點擊了電腦上那兩本書的“在外圍”的選項,然而后來告知了阿姨,她是點擊了“補發”這個選項。想想如果自己因為害怕可能的責怪而想當然操作,也許會給別人帶來更多技術和整理上的麻煩。
這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也是第一次在圖書館做志愿者。總的來說,這次經歷受益匪淺。
在一個個寫著借書人名單的紙條上,找到書后的幸福感就像給陌生人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雖然有些夸張,但的確非常有親切感。到后面,看到一本本借的書,會不禁想象這些人都是在做著什么工作,又是因為什么來借這些書。
我負責的樓層大多是醫學類書,也有機械工程類。每每看到借臨床手術研究相關的書,我會想也許又是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看到關于老年人的健康保養,我想象也許是孝敬的子女,也許是年邁的老人;還有借飛行器原理之類的意氣風發的少年……這一切都很像小說呢。
因為學的是外語和國際政治,所謂的工具以及文科,不得不說在實際用處方面比較無奈。在隨意翻過那些充滿術語、公式,滿目都是要鐫刻在這些工作者腦海中的要點,都不禁覺得自己的日子過于舒坦。
從某種方面來說,自己所學的專業并不能有一種很好的“被需要感”。沒有創造出什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幫助。有時候很想成為一名醫生,那種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感覺,給人的生命以動力與意義。
在書架間徘徊時,我開始構想未來的圖書館。這些如今還需要人工尋找的應該都可以用機器代替,每本書一個編號,機器受到感應自動“掉”出這本書,自動往樓下送,樓下整理的工作人員也可以由機器人自動化代替……當所有的工作崗位都是機器人時,人們還能做什么?這也是所有人工智能的待解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