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某次全球性的哲學大會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人,都選出他們各自國家圣哲人最重要的一句教誨,然后所有人再打破國家和宗教界限,對這些圣哲人的教誨進行排名,結果排名第一的是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諸位朋友,只要您時時處處有這個態度,一定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
?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任何事情沒有做好,都要回過頭來找自己的問題,比如孩子沒教好,父母要找自己的問題;下屬有過失,上司要找自己的問題,而五倫關系都應該用這樣的態度去反思。
? ? 目前夫妻關系經常遇到有些挑戰,比如一個女士發現先生有外遇了,求助本書的作者蔡禮旭老師求助,蔡老師說,如果你真心想解決問題,必須先回到一個念頭就是“我錯在哪里?”因為一個人不先從“我錯在哪里”著眼,而是一直把情緒耗在“他錯了”,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天忿忿不平,絕對會意氣用事,所以第一點就是一定回過頭來想“我錯在哪里”,縱使自己只有兩分錯,先生有八分錯,你也必須先反省自己的錯的那兩分,唯有一個人有這么真誠的態度才能夠喚醒先生的良知,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第二點就是,不可以去責怪那個女人,因為孟子說“人必自侮”,一定是自己的家人之間先有沖突了,別人才會乘虛而入,正所謂“家火不起,野火不來”,所以一定要回過頭來了解自己的狀況,還是要從修正自己做起。
? ? 在東漢有一個大臣叫宋弘,當時光武帝的姐姐夫君已經去世,滿朝文武百官中,姐姐唯獨看中了宋弘,于是光武帝就代替姐姐向宋弘表達了心意,一般人都會對這樣一個千載難逢求之不得,沒想到宋弘卻拒絕了,而且留下了那個千古名句,“貧賤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現在的男人很少有機會聽到這個故事,所以往往抵抗不了誘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有緣當夫妻,就應當珍惜這份恩義。
? 《呂氏春秋》上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所以為天下者也好,為國者也好,為家者也好,都要先從自身的修身根本開始,當你的身修好了,你的家庭自然和樂,同事關系自然融洽了,事業絕對經營的很好。這些都是中國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教誨,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去篤行、去落實。
? ? 學習圣賢學問第一本書是《弟子規》,《弟子規》要學多久?要學習一生,這個教誨要一生奉行,只要你全心全意把這些教誨落實在生活中,你越會感覺它的博大精深。所以,三個字可以讓你抓住中國文化的綱領,叫“君、親、師”。一段話可以讓你掌握圣賢的教誨,叫“君子九思”,具體就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一本書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的經典可以讓你掌握圣賢教誨,叫做《弟子規》。
? ?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百匹猿猴現象”?這個現在是說,一個島上的猿猴開始知道用水把紅薯洗干凈之后再食用,當知道用水洗紅薯的猿猴超過一百只以后,其他島上的猿猴也陸續開始用水洗,而它們之間并沒有過接觸交流,這是“波”的力量,這個現象叫做“百匹猿猴現象”,這個顯現在人類也得到印證,某一個實驗室,研究出來一種化合物,為了申請版權,他們并不想讓別人知道,但是結果很奇妙,沒過多久,多個實驗室竟然陸續都研究出來了,因為腦波一動就感。當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好的念頭,這個社會就會亂;當每個人都提醒自己要落實圣賢教誨,所產生的“波”一定會影響整個世界。所以,請我們每個人都用心學習圣賢教誨,經營好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