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讓人意外的書,與其說是歷史,讀起來更像是小說,中間微不可查的注入了作者的情感,讓原本歷史知識貧乏的我,感受到歷史的濃郁和芬芳。
在看這本書以前,在挑戰100天讀33本書的活動以前,剛好看完《中華上下五千年》,看的很慢,400多頁書看了一個多月,因為它太濃縮了,字也小,字間隙也小。五千年大大小小的事情、人物、發明、戰爭等等事無巨細,按時間流水記載,從上古盤古開天辟地開始,至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為止。內容言簡意賅。
還看了《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它主要以神話色彩為主,比如梁祝化蝶、精衛填海、愚公移山,正史是沒有這些角色的,即便是真實存在的。更不要說化蝶、化鳥銜石填海這種看似荒唐的劇情,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歷史框架有所了解,再去讀現在這套歷史名人傳,跟著作者細膩的筆觸一起去感受那些神秘的歷史。開篇這樣寫:
新月如燈,蒼山如黛。
遙遠的五千年前,一個花香彌漫的夜晚,阪泉大地空曠沉寂。
炎黃二帝聯合,在涿鹿大戰蚩尤勝利,定都涿鹿,修筑城墻與護城河,用獸頭,蛇身,鹿角,鷹爪,鱷鱗,蝦須,魚尾這樣的形象來做圖騰。
后來黃帝在橋山成仙歸天,橋山便改名黃山,有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便是這個黃山,聽說風景絕佳,以奇松怪石著稱。
黃帝時期,倉庫管理員倉頡因為工作需要,日思夜想,不斷觀察造了像形符號,就是現在文字的史祖,所以作者從黃帝寫起,而沒有寫盤古、女媧,也沒有寫三皇,天皇伏羲,地皇遂人,人皇神農,因為無史可考。但也并不影響作者浪漫主義色彩在通篇的運用。
穿著潔白的帛裙,王鳳出去彩野果。她采了一些桑椹,白裙被染上了一些紫色;她采了一些楊梅,白裙被染上了一些紅色;她坐在綠草地上休息,白裙又被染上了一些青色。玉鳳發現,五顏六色的帛裙比白裙漂亮多了,于是她發明了用植物草汁染帛的技術。從此,絲帛不再只是白色了,而是五彩斑斕,比天上的彩虹更鮮艷,更美麗;花紋錯落,比原野上的百花更燦爛,更奪目。
這一段看似有些繁瑣,更有些浪漫,不過是在勞動中發現植物可以染色,但也充分表現了作者對于從樹葉、獸皮遮體,到發現用繭絲織帛造衣,再到用植物染色這一文明進步的欣喜與贊賞。
與作者一起溫情而浪漫地近距離觀察,中華五千年中那些歷史中閃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