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村有個公認的笨小孩,他媽媽精神方面有問題,經常對著人發瘋,所有人對她都唯恐避之不及。
這個小孩上小學的時候,成績非常差,很多人都說他弱智,不愿意跟他來往。這樣的成長環境造成了他一直都少言寡語,眼里沒光,看起來很木訥的樣子。
然而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笨孩子,竟然能憑借著高考逆襲,考上了985,當時好多學校搶著要,家里的門檻差點被踏破……
原來愚笨的人也可以變得絕頂聰明,所以說智商是可以改變的嗎?
《認知天性》一書中指出,智商是由基因與環境這兩大因素決定的。
1.基因:就像身高一樣,是遺傳的。
比如,好奇心強的孩子比沒有好奇心的孩子聰明。而兩個都有求知欲的孩子,容易引發求知欲且得到滿足的孩子智商會更高。
2.環境因素:指人的社會經濟地位。
一般來說,在那些有更多資源、教育條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勵與培養更容易實現。平均來看,富人家的孩子在智商測驗中的分數,要高于窮人家的孩子,而被富裕家庭收養的貧困孩子在智商測驗中的分數,要好于那些沒有被收養的孩子。
我們經常被灌輸的觀點是大腦是一成不變的,智力基本在出生時就定了型,但事實并非如此。大腦并非一成不變,反而可塑性很強,它能夠憑借每一次深刻的思考和練習來不斷升級。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雙胞胎大腦中的突觸結構,這項研究說明:心智能力的高低是由神經連接發展的強弱決定的。這種強弱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但此后會持續變化,即便到了四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時候,神經回路仍在發展。
大腦中軸突髓鞘越厚,相對應的某方面能力越強。研究認為:增加練習可以強化相關領域的髓鞘,加大電信號傳輸的速度與強度,人的成績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舉個例子,多練舞蹈,靈活四肢和身體的協調能力,對應的神經纖維髓鞘就會加速生成,而不跳舞的人就不會出現這種變化。
既然大腦可以改變,那么我們要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呢?書中提到以下三種辦法:
1.要有成長心態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證明:只要相信學習可以改變大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與成績。這就是信念的意義,信念會賦予我們很大的能量,從心到身的堅信不移,從而改變結果。
2.像專家那樣練習
在見識過鋼琴、繪畫、舞蹈方面的專家后,你或許會驚嘆他們的能力是天賦使然。但是,專業人士的表現并不總是源自基因或智商優勢,在《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看來,他們的優異表現多來自數千小時積累的刻意練習。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光是畫雞蛋就畫了三年。總之,任何領域的專業人才,那都是經過了大量復雜而又緩慢的訓練過程積累起來的。
3.建立記憶線索
想要提高心智能力,還需掌握幾個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比如記憶宮殿法和諧音記憶法。
記憶宮殿法是通過視覺化把事物放置于空間表現出來的一種方法。
比如教寶寶記住數字1,就讓他看鉛筆,因為數字1像鉛筆。再比如數字2,就讓寶寶到浴桶里找小黃鴨,因為數字2像小黃鴨。以此類推,寶寶看到相關物體就會想起相關數字,親測效果出奇的好。
再說說諧音記憶法,比如想記住數字525883565就記住諧音我愛我爸爸送我的禮物這種方式,一組數字就輕而易舉的記下了。
綜上所述,智力雖取決于基因和環境兩大因素,但并非不可更改。后天人為的努力方式也很重要,只要我們擁有成長心態,像專家一樣練習,掌握高效記憶方法,意志堅定并訓練到位,智商就可以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