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兔媽看到了這樣的廣告——
原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廣告語又卷土重來了。
雖然這句話已經被打翻在地“永世不可翻身”了,但架不住孩子以后真的要到社會上競爭的呀,那怎么能不早早做準備呢?
學區房,砸鍋賣鐵也要拿下!
英語課每天都要上,外教母語必須是英語!
鋼琴班、舞蹈班、繪畫班……綜合素質不能落下!
還有幼兒園——怎么能讓自家的娃和熊(qiong)孩子一起玩?
焦慮嗎?
真焦慮!
可見在許多家長心中,孩子真的有起跑線。而家長拼了老命也要把孩子往前多送一段,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然而我們卻忘了,再怎么培養精英的學校,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依然是家庭。
于是,我們有時能看到:
孩子雖然有滿滿一屋子的精美玩具,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一個玩具上;
孩子雖然每周都被逼著上舞蹈課,但一有機會就偷懶耍滑不練習;
孩子雖然看的都是外語原版動畫片,但一看就是一整天,一關電視就發脾氣;
孩子雖然上著一學期好幾萬的幼兒園,卻天天遲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家長的一片苦心,都毀在了孩子的一種“缺陷”上。這就是——自控力。
——2——
說起“自控力”,就必須要說到“糖果實驗”。
了解的家長可以跳過下面這個框里的內容哦!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米歇爾教授找了一群4歲的孩子,做了一個“糖果實驗”——只要孩子能堅持15分鐘不吃眼前的棉花糖,15分鐘之后就能多得到一塊。
十幾年以后,米歇爾教授追蹤發現:堅持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SAT(美國高考)分數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平均分高出了200多分。長大以后,他們不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都更優秀。而那些沒耐性等待,馬上把糖吃掉的孩子則更多地出現了肥胖、吸毒、暴力犯罪等現象,社會地位也普遍比較低。
心理學家們解釋:堅持不吃糖的孩子,他們的自控力更好,也更有自律性和規劃自己的能力。
這個實驗如今在教育界廣為流傳,也讓許多家長了解了“自控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卻往往不知道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著要喝奶時,故意遲遲沒有動作,美其名曰“延遲滿足訓練”。
有的家長在孩子伐開心發脾氣時,故意讓孩子“憋會去”、“不準哭”。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聚精會神時,問孩子“你吃水果嗎?”“上廁所嗎?”打斷孩子的注意力。
……
這些都是在生活最細微的地方,給孩子“自控力”的養成拖后腿。
于是,即使孩子擁有再優渥的教育環境,當孩子抱著零食不撒手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家長往往才開始頭疼——孩子咋就這么管不住自己呢?
——3——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長需要抓住的第一個關鍵時期,是孩子2歲時,
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氣。
就像剛剛學會絕世神功,孩子會迫不及待地在生活中把“自我意識”使用起來。
巧克力真好吃,我要一直吃,吃到飽!
我的想法就是對的,所有人都要按我說的做!
被窩里這么暖和,上什么幼兒園?不去!
直到6歲以前,孩子都要學著與自己的欲望、情緒、沖動相處,也就是說,練習“自我控制”
而到6歲以后孩子要準備進入小學。如果孩子在6歲前不會自我控制,還是習慣“想干嘛干嘛”、“想要啥買啥”、“小脾氣一會發一陣”,那當他進入了一個真正需要自律自覺的環境(小學階段),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2-6歲,是孩子需要掌握“自控能力”的關鍵期。
孩子的自控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歪歪兔育兒老師團隊在與30萬會員家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了10種2-6歲孩子最需要獲得的10種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分別撰寫成了童話故事。
這就是《學會管自己幼兒版-歪歪兔自控力教育系列繪本》。
1.哇哦,鞋帶散了——依賴性管理
2.生日快樂——沖動管理
3.神奇的等待禮盒——欲望管理
4.歪歪兔遲到了——時間管理
5.一起去看流星雨——意志力管理
6.拉拉鼠的樹葉畫——專注力管理
7.歪歪兔學跳繩——目標與計劃管理
8.不得金獎也沒關系——壓力管理
9.不嘛,我偏不——否定性管理
10.藍色的小布熊——責任感管理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來源于育兒老師收集的真實案例。以至于家長都說:孩子簡直每條都中槍啊有木有!
在手工課上,拉拉鼠,一會看看歪歪兔在做什么、一會看看乖乖羊在做什么……結果到下課時自己的手工都沒做完。你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總是走神,東瞧瞧西看看的小寶貝呢?
《拉拉鼠的樹葉畫》——專注力管理
歪歪兔每天都離不開暖和的被窩,非要媽媽催上三遍不可。她差不多天天遲到,甚至錯過了好玩的游戲……你家有沒有這樣一個拖拉磨蹭又賴床的小寶貝呢?
《歪歪兔遲到了》——時間管理
不僅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貼近生活, 10個故事還提供了10種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家長都可以直接使用。面對管不住自己的小寶寶,家長還可以學學故事里的爸爸媽媽怎么做呢!
威威龍最喜歡吃巧克力了,吃了就停不住。于是爸爸送給了威威龍一盒巧克力,讓他等一個星期再打開。威威龍迫不及待地打開,卻看到里面都是石頭。龍爸爸說,一個星期后,石頭才會變成巧克力……
《神奇的等待禮盒》——欲望管理
龍爸爸的方法高明吧!這樣一來,威威龍真的要等上一個星期,更舍不得一次性把巧克力都吃掉了。爸爸媽媽們都可以學習這個方法哦!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用家長的控制來代替孩子的“自我控制”。
可是當孩子長大,離開了管束嚴格的家長,進入了氛圍寬松的大學,就開始逃課、打游戲、掛科……四年大好時光白白浪費,什么真正的本領都沒有學到,找工作時屢屢受挫……
真正的自控能力,并不是單純地約束孩子的行為,而是孩子出于本心的自我控制,是培養良好習慣、性格的前提,是實現良好的自我管理的前提。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作用——不是逼迫控制孩子,用一些巧妙地方法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童話故事則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將自己帶入故事主人公,經歷一番故事情節,就是在增加閱歷。而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類似場景時,也會想起童話故事,從而明白自己究竟該如何做。
總之,抓住2-6歲自控力培養關鍵期,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為奠定良好習慣、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基礎,讓爸爸媽媽更省心、更放心,
就從《學會管自己幼兒版——歪歪兔自控力教育系列繪本》開始吧,該繪本當當網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