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海灣戰爭
1991年 1月 16日至 2月 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與伊拉克軍隊在海灣地區進行了一場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戰爭。這場戰爭是持續 5個半月的海灣危機惡性發展的結果,而海灣危機之火又是由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所點燃的。
1990年 8月 2日,位于海灣頂端的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在 9個小時之內占領了南部鄰國科威特,并把科威特劃為它的第19個省。這一侵略行徑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行動迅速作出反應,這固然是出于維護美國在整個中東的利益,控制那里的石油資源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企圖通過海灣戰爭,確立美國在“建立冷戰后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導地位。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 6天即 8月 7日,美國布什總統就簽署了針對伊拉克的 “沙漠盾牌” 行動計劃,下令美軍進駐沙特阿拉伯,同時著手組建多國部隊。
8月 8日,美國首批調往中東的部隊,有第82空降師 1個旅和 F-15型戰斗機 2個中隊以及海軍陸戰隊一部。到 11月 10日,到達海灣的美陸、海、空軍已達 23萬人。同時,美國還把最新式的武器也運到了海灣。8月13日以后,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意大利、蘇聯、孟加拉等國,以及埃及、摩洛哥、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也相繼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強大的多國部隊大軍壓境,聯合國的經濟制裁和美國等國的海上封鎖,使伊拉克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
在這種情況下, 伊拉克出入意料地樹起了“人質盾牌”,以對付美國的“沙漠盾牌”和聯合國布置的經濟制裁。 8月 18日,伊拉克宣布將美、法、英、日、澳、德等國數千名外交人員、僑民、旅游者集中起來,轉移到空軍基地、煉油廠、飲水凈化廠等軍事設施和經濟目標區之內。如果美國和多國部隊發動進攻,那么這數千人質將成為第一批犧牲品。 伊拉克企圖以人質作條件, 迫使美國放棄進攻和撤軍,至少達到掩護自己的軍隊進入全面戰爭狀態的目的。為了避免戰爭爆發,國際社會緊鑼密鼓地進行調解。聯合國安理會從 8月 3日到 11月 28日的幾個月里,一連通過了 11項決議,企圖迫使伊拉克作出讓步。但是薩達姆把安理會所有決議都斥之為非法,指責它是在美國的壓力下通過的,并且聲稱要進行一場反對外國軍事力量在海灣地區存在的“圣戰”。 11月 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 678號決議。規定伊拉克在 1991年 1月 15日前從科威特撤軍,否則授權聯合國成員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這項最后通牒式的決議,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伊拉克頑固立場的憤怒程度,也為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提供了合法依據。
自聯合國第 678號決議通過后,國際社會都希望在 1月13日多國部隊發起進攻最后期限之前,找到一條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渠道。11月30日,美國提出第一個和平建議,邀請伊與之進行直接高級會談,企圖不戰而屈“伊”之兵,即使會談失敗,也在政治上爭取了主動。伊拉克表示有條件地接受美國的建議,愿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會談,并于12月 7日釋放了全部被扣的西方人質。 但由于美伊在會晤時間上出現分歧、 使會談前景暗淡,雙方加緊備戰。隨之,國際社會爭取和平解決的活動再度頻繁、緊張起來。自 12月 4日至 1991年 1月 5日,約旦國王侯賽因穿梭于巴格達和歐洲之間,促使雙方對話;阿爾及利亞總統沙德利巡回訪問歐洲和中東各國,進行調解;南斯拉夫代表不結盟運動,前往巴格達斡旋;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在伊斯蘭堡會晤,緊急呼吁雙方進行和平談判;法國也再次提出解決海灣危機的和平計劃。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沒能改變伊拉克不肯從科威特撤軍的立場。在各方努力下,美伊終于同意于 1月 7~9日到第三國瑞士舉行直接會談。9日,會談在日內瓦如期舉行。對于是否從科威特撤軍問題,雙方僵持不下,36個小時的會談最后不歡而散。 1月13日,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飛抵伊拉克,進行了最后的和平努力,仍告失敗。
1991年 1月17日,海灣戰爭終于爆發。海灣戰爭的一方是包括一個超級大國及其主要盟國的幾乎整個西方國家,另一方是一個中等的第三世界國家。力量相差懸殊。開戰前,多國部隊在海灣部署72萬人(其中美軍 53.7萬人),坦克3500輛,作戰飛機2800架,其中包括 56架 F-117A型隱形飛機和42架 B-52型戰略轟炸機,各類艦艇 247艘,其中航空母艦 6艘,并配有“戰斧”式巡航導彈。美、英、法等國都把他們的高技術電子設備和最先進的毀滅性常規武器匯集到海灣地區, 使之成了高科技和尖端武器的試驗場。 伊拉克駐科威待戰區54萬人,約有坦克4000輛,作戰飛機 750架,艦艇70艘,并沿科、沙與伊、沙邊境筑起了長達 240千米的“薩達姆防線”。隨著美軍進軍中東地區,一些原來針對蘇聯的十多顆太空偵察衛星被調集到中東地區上空,建立了一個能夠控制全戰區的準確、適用、適時、逼真、信息發布面廣、信息渠道傳遞暢通的偵察與監視系統。開戰前 5小時,多國部隊對伊進行強烈的電子干擾,美軍的發射機用相同的頻率發出更強的電波,使伊拉克的通信聯絡瀕于中斷,伊方雷達的屏幕不是白花一片,就是顯示假目標,難以發現來襲的飛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多國部隊于1991年 1月 17日當地時間凌晨2時40分,開始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海灣戰爭的空襲階段。
停泊在海灣地區的美國軍艦,向伊拉克的防空陣地、雷達基地發射了一百多枚艦對地“戰斧”式巡航導彈。接著從沙特、巴林和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數百架飛機,對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六十多個軍事目標進行輪番轟炸。戰爭的第一天,多國部隊出動飛機一千多架次。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利用高技術優勢,實行“先炸后攻”的戰略方針。第一步轟炸伊后方戰略目標,第二步轟炸伊軍前沿陣地。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狂轟濫炸,多國部隊基本掌握了制空權。
面對多國部隊的強大攻勢,伊拉克采取了藏、擾、拖的方針。首先,將大量導彈、飛機、重型武器藏入掩體,設置一些假目標吸引美軍轟炸。其次,是用“飛毛腿”導彈打擊以色列,企圖把這場戰爭變成阿拉伯同美以的戰爭,把多國部隊及早拖入地面作戰,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伊拉克低估了多國部隊的空襲能力。持續 38天、近 10萬架次飛機的狂轟濫炸。使伊拉克軍事力量遭到嚴重削弱,第一線部隊損失50%,第二、三線部隊損失 25%,并有 1400輛坦克、1200門火炮、 800余輛裝甲車和所有防空雷達被擊毀。伊拉克所發射的 “飛毛腿” 導彈,90%為美軍“愛國者”地對空導彈摧毀,它通過打擊以色列轉移戰爭目標的計劃也落了空,成批地轉移到伊朗的飛機又被伊朗扣留。
此時,多國部隊認為,伊軍已失去整體作戰能力,準備發起地面進攻。2月19日,蘇聯提出四項和平建議,呼吁美國推遲地面進攻。22日,又進一步提出了伊撤軍方案。美國既不愿拱手把中東政治牌讓給蘇聯,又不愿反伊聯盟出現分裂,于是把蘇聯方案拋在一邊,另外提出了一個要求伊拉克撤軍的最后時限?格林威治時間23日17時。伊拉克只宣布接受蘇聯方案,對美國條件未予表態。
1991年 2月24日凌晨4時,即美國最后通牒期限過后8小時,多國部隊利用空襲階段的作戰效果,向伊軍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海、陸、空立體式的地面進攻。多國部隊兵分四路,第 1路從海上向科威特東部實施兩棲登陸;第 2、第 3路從陸上越過科、沙邊境進入科境內;第 4路從沙特越過邊境進入伊拉克, 向幼發拉底河包抄, 切斷伊軍退路。此外,還在伊后方進行傘降。在多國部隊的凌厲攻勢下,伊拉克的“薩達姆防線”很快就被突破。多國部隊采取“聲東擊西”戰術,一直擺出東西夾擊科威特的架勢,但暗地里卻把大批軍隊調到西部沙伊邊境。這批部隊從西線出其不意地直攻伊拉克南部,包抄了伊拉克的后路,同從南面進攻科威特的部隊形成南北夾擊伊軍之勢。伊軍由于遭空襲受到嚴重損失,且又早已斷糧并嚴重缺水,故其抵抗極其薄弱,數以萬計的官兵處于被圍殲的險境。
26日,伊拉克正式通知聯合國安理會,表示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27日,伊拉克軍全部撤出科威特。28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中止戰斗。至此,空襲38天之后的海灣戰爭,最后經 100小時的地面較量之后,以伊拉克軍隊的慘敗而告結束。在這次戰爭中,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有36~38個師喪失了戰斗力,傷亡和被俘18萬多人,損失坦克3800多輛,火炮2900多門,作戰飛機 324架 (含被伊朗扣留的 109架) ,87%的艦艇被毀或遭重創;戰爭直接損失達 2000余億美元。美、英軍隊傷亡和被俘近 3900人,損失坦克 35輛、飛機 63架,美國耗資 600億美元。其他國家參戰軍隊損失輕微。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之后的第三次大規模局部性戰爭。美國在前兩次戰爭中慘遭失敗,而這次戰爭由于得到多國部隊的支持與合作,終于贏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次戰爭是到目前為止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戰爭。由于廣泛使用現代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因而給戰爭帶來了節奏快、烈度高、立體性強等特點。它對國際形勢和現代世界軍事學術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但也必須看到,此戰是在國際條件、地理條件特殊和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展開的,其經驗教訓的局限性也顯而易見。
海灣戰爭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薩達姆認為科威特是伊拉克歷史上不可分割的領土,然而科威特已經是自主獨立的國家。科...
- 以一國之力挑戰多國部隊,海灣戰爭中的薩達姆為何會這么做? 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老薩也確實這么干了。但是,老薩這么做...
- 第一次海灣戰爭的直接原因是,1990年8月伊拉克占領了波斯灣北部、自己的鄰國科威特。 伊拉克欲尋求科威特對伊拉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