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那時候大學畢業還包分配,外地青年小林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機關單位做普通的公務員,小林的老婆李靖也剛大學畢業分配到單位工作。
婚前,小林和李靖分別住在各自的宿舍,奉子成婚以后,因為李靖單位明確表示女員工不給分房子,而小林單位也一直沒能給他分房子,他們依然住在各自的宿舍。
直到李靖挺著大肚子給小林下最后通牒,再分不到房子就離婚,小林求爺爺告奶奶,終于分到了“一個臥室”,也就是說小林和小芳雖然分到了房子,但必須與另外一家陌生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合租。
機關單位的人事復雜和勾心斗角,生活中的合租矛盾和婆媳關系,讓李靖喘不過氣忍無可忍,終于說出了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至理名言“合租就是法西斯”,這句話在我之后的合租生涯里,常常在腦海里閃現,順帶浮現出李靖說這句話時那憤怒無奈屈辱的表情。
這是根據劉震云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一地雞毛》,徐帆演李靖,陳道明演小林,總共10集,是一出官場現形記加外地青年北漂奮斗史。
1
李靖
曾經是個文靜的姑娘
如今也變得無理取鬧、尖酸刻薄
大學剛畢業的李靖,單純文靜,一心一意愛著小林,只想跟他在一起。
小林有一把口琴,李靖會在小林吹口琴的時候,安靜的坐在旁邊,輕聲跟著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小林因為臨時去給住院領導陪床沒時間通知李靖,她一個人在約會地點苦苦等待,小林以為鐵定分手,她卻主動到小林宿舍找他,沒有一句責怪,全是擔心,“大街上車那么多,萬一出點啥事怎么辦”。
意外懷孕,李靖自己擔心害怕,默默的流眼淚,小林說“馬上結婚”,就沒二話的同意,連沒有結婚儀式,只是回雙方老家看看,她也沒有任何怨言。
婚假結束,兩個人乘火車回北京到西站,那是個傍晚,懷有身孕的李靖不好意思再回單身宿舍,小林帶著她到自己宿舍住一晚,她雖然心里有不舒服但還是開心的覺得至少兩個人在一起。
這樣一個文靜懂事的姑娘,在生完孩子以后,徹底消失了。
為了帶孩子,小林把老娘從老家接到了北京,婆媳相處,矛盾日益加劇,李靖開始只是心有怨言,漸漸地怨言變成了怨恨。
終于忍不住向小林抱怨“做飯只會煮粥,洗尿墊洗不干凈也不用開水燙,四個人住一間屋子,呼嚕打的震天響,吵得大人孩子整晚睡不著。動不動還要拿出那種農村婆婆的架勢,要不是我當時懟回去,他還給我來勁呢?”。
小林不明白,當初那么文靜的李靖怎么變得如此刻薄尖酸。
二次搬家以后,雖然不再合租,但郊區生活不便,小林起大早排隊買回來的二斤豆腐,因為忘了囑咐小保姆放冰箱,到了下班做飯已經餿了,二斤豆腐又讓李靖一頓發火,新賬舊賬一起算,氣呼呼的要“分開”。
李靖工作不順,遷怒小保姆,把一個人在北京的十幾歲小保姆趕走。
就連從老家專門到北京投奔小林看病的恩師,李靖也拒絕收留,“這里不是旅館,誰想來誰來,你們老家總這樣來人,我受不了”。
合租是法西斯,生活是一地雞毛,當初的單純只是年少的不諳世事,當婚后生活瑣事如流沙慢慢消耗殆盡你的熱情,當工作像每日的早高峰日復一日磨滅掉你的斗志,誰又能在多年以后,依然保持初心不變呢!
2
小林
曾經那個愛看書的文學青年
最終在生活面前低了頭
剛到機關單位工作的小林還帶著“大學生習氣”,不愛巴結領導,上班看閑書,遲到早退,穿涼鞋不系帶趿拉著,對單位評級和人事變動不感興趣。
這一切,從小林結婚以后開始徹底改變。
婚假回來第一天,小林就早早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接開水。
聽說領導女兒高考,立即找出自己當年的高考資料主動給她補習。
就連給女兒訂牛奶的一百多塊錢,也被拿來給領導送禮,為了下次評職稱的名單里能有自己,用小林的話說“放棄這次訂牛奶的機會是為了以后有更多的牛奶喝”。
副局長出差,小林毅然放下才出生幾個月的女兒,主動要求陪同,鞍前馬后。
現在的小林,再也沒有遲到早退,不再看“閑書”,對單位的每個人都客氣甚至奉承。
小林終于明白,對機關單位再厭惡,對官場那一套處事再不屑,自己的前途都得靠單位,這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評級和分房子。
合租生活,一家三個大人一個小孩居住在一個臥室,婆媳矛盾升級,小林最終也只能選擇倒戈媳婦,委婉勸自己老娘回老家。
臨別,小林母親說起自己年輕時候生娃的經歷,“你奶奶一共給我15個雞蛋,你媳婦現在一頓就吃5、6個”,說完含淚對著小林:“小林吶,你怎么整天總不開心呢?”。
這一句,觸到了小林最后的防線,他為自己的處境和做法,無奈又心酸,只能躲過母親默默掉淚。
周旋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小林疲憊不堪,菜市場偶遇了老同學,原來這老同學就在這菜市場賣魚,恰好出差希望小林幫忙照看10天,一天50塊錢報酬,小林心動了。
大學畢業直接進的機關單位辦公室,第一次練攤,小林有些難為情,戴著大帽子遮著臉怕遇見熟人,等500塊錢拿到手,突然覺得能讓老婆孩子高興,一切都值了。
讓小林徹底改變想法的是幫副局長搬家,大氣的局長樓,寬敞的客廳和臥室,單獨的衛生間,對比自己一家三口的居住環境,小林對李靖感嘆:“這一次搬家,我明白了兩個道理,為什么人人有追求,世界那么大,中國人那么多,其實每天需要對付和琢磨的就是身邊這幾個人。
人啊,努力只是一個方面,能耐心等又是一個方面,只要有耐心,等,也能等到好日子?!?/p>
當初那個愛看書的小林已經完全磨去年輕時的棱角,徹底放下自己文學青年的那一點點尊嚴和驕傲,在送禮和巴結領導都無果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在單位“熬”,熬到自己也能過上幸福日子的那一天。
小林終于對這個他曾經厭惡和不屑的官場,妥協了。
3
小彭
灑脫的姑娘人人愛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資本
小彭,是和小林一樣剛畢業分配到單位工作的大學生,她是這部電視劇里,我最羨慕的人。
在公交車上遭遇流氓性騷擾,她敢當眾把流氓罵跑,并且作為辦公室談資講給同事聽。
面對辦公室老喬的拉攏,她直言拒絕,面對老喬處處針對小林,她打抱不平,仗義執言。
小林為房子心力交瘁的時候,她能直接打電話給后勤部,并說服剛升任的副局長幫小林搞定房子。
她不參與機關單位的一切勾心斗角,拉幫結派,她只聽從自己的內心,怎么想就怎么做。
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工作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不靠工作來養活自己,更不像小林等男同事靠這份工作養活全家人,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她是本地人,她的爸爸是退休老領導,她有一個優越的家庭。
灑脫的小彭是人人夢想中的活法,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資本。
《一地雞毛》,這部1995年的電視劇,現在看來,依然感觸頗多。
每個選擇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或許都有那么一段或者幾段合租生涯,無論這合租生活是冷是暖,希望合租的盡頭,你能擁有一個想要的家。
事業不總是上升期,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隨著人生閱歷增加而發生一些改變,惟愿這一切只讓你更明白活著的意義,出發的目的,初心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