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4C法教研活動設計方案

一.什么是4C法

4C法是一種思路,能夠用于文本解讀、研究討論等學習活動。這一思路包含四個思考步驟,分別是:

Contact---聯(lián)系:材料和你的學習、工作、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

Call in question---質疑:你認為材料中的哪些觀點、立場或假說存在問題?

Conclusion---結論:材料中有哪些重要結論?

Change--改變:通過分析文本,你和他人的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有什么改變?

學習者結合學習素材,按照以上四個步驟進行思考,既可以深入理解素材核心思想,也能夠提升自身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

二.活動方案設計

1. 內容選擇

教學研討的內容素材,可以是一堂公開課、一份教學設計、一篇學術文章、一段講座視頻等。由于教材通常只傳授重要的知識點,并不表明任何立場或態(tài)度,所以不適合用來討論。

2. 活動流程

第一步,導入。下發(fā)文本素材,或共同觀看學習素材。如果內容過長,可以提前安排學習,或現(xiàn)場安排足夠的學習時間。向參與者介紹4C的基本框架,以便進行接下來的討論。組織者可以將引導問題展示在顯眼的位置,或在“研討記錄單”中列出,并發(fā)給每個參與者。

第二步,聯(lián)系。要求參與者找出能夠產生共鳴的學習內容,并記錄素材內容與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的聯(lián)系,或聯(lián)想。

第三步,質疑。要求每個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質疑,記錄下自己支持、反對或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判斷的立場或觀點。

第四步,結論。歸納、概括、記錄學習素材中的主要觀點和結論。

第五步,改變。思考學習材料中提出的觀點、道理、啟示,對自己的思想態(tài)度、行為將產生了這樣的影響,并記錄在表格中。

第六步,交流。每人輪流發(fā)言,就四個思考步驟,談自己的看法,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以便其他人借鑒。

3. 其他建議:(1)也可以在每個思考環(huán)節(jié)后面分別安排討論環(huán)節(jié)。(2)最后組織者應該在討論結束后進行總結:4C法對教研討論有什么幫助?還可以怎樣改進?(3)鼓勵參與教師就研討內容進行反思總結,撰寫學術論文。

三.準備工作

1. 確定合適的學習材料。(可印在記錄表背面)

2. 為每位參與者準備一份“研討交流記錄單”,既能列出提示問題,也方便參與者記錄所思所想、交流提綱,同時為整個研討活動留下文本資料,以供后續(xù)查閱。

四.理念

1. 教學研討活動,首先必須是思維活動。

2.與課堂教學一樣,組織者必須思考如何提高研討活動的參與率。

3.研討時,教師應該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將研討活動,轉變?yōu)樾〗M學習活動。

4. 教研需引領教學,以參與教研活動的體驗,去推動課堂教學的組織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

五.4C教研記錄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lián)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