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事先聲明的是,我并不是文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也不是作家,編輯,青春文學家,我就是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公司職員。因此,我真的不太具備像大師開課一樣去教各位博友去如何寫作,寫作什么!
在這一前提下,我想和各位博友分享一下我的寫作的經驗。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或許,這些經驗或許會成為各位寫作愛好者、乃至各位正在苦思冥想的?的考生一些提示。
我寫作的 開始應該是和大家一樣,有一門從小到大的必修課,叫語文,我們的寫作是從這里開始的,在我看來,寫作真正的開始是從高中,九年義務教育八成時間教我們如何去欣賞和積累,?而唯一的中考議論文的框架已經給出,需要的是我們去往框架里添進肉,這個過程并不難,但是,積累的典故越多,議論文寫的越文藝,但是,仍舊帶著一些非得辯出是非的酸腐的氣息。
當高中語文文學的鑒賞大于對框架的研讀的時候,新的一輪帶著青澀文筆的“小作家?”就像雨后春筍一般橫空出世了,由于不限文體,寫作變得隨性,無論是套用古代詩詞歌賦的格式創造的新詩,還是效仿徐志摩,林徽因新詩的感覺做出來的新詩,或是散文,或是寓言,甚至長短不一的小說,都在自由的空氣下生出萌芽,這時的文藝青年們,大多數邊欣賞邊學習的,也許,與多人的最好的文藝年華也大抵結束在這里。
大學的四年,我們以完成本專業的學業為主,余下的的吃喝玩樂,游山玩水,都是最好的積累素材的活體教材,不同于高中的忙碌,大學的我們有的是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瘋狂的事,業余的生活要比課上生活豐富的多。??因此,毫不夸張的說,每一個人的大學時光都是幾部精彩小說,數本廣博的散文詩集,一部地理的游記。
真正你懂得大學美好的時候,大抵已經是你已經單調重復的往返于工作的路上很多年的時候,一方面回憶的荷爾蒙一直在作怪,另一方面,你也不知道單調重復的工作何時到頭?,這時候,所謂的 霓裳艷影已經不再新鮮的時候,文字就悄然出現了,它以最樸實無華的形式一方面記錄著你的美好的過去,另一方面,記錄著你的心情,感想。它以最廣博的視角包容著你想表達的一切,中華文字傳承千年的道理就在這里,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更是中華民族老祖宗智慧的載體,沒有任何一種媒體或者載體可以容納一個人那么多的思想,除了文字。
再次,我想總結一下我的寫作經驗:
一、為了寫作而寫作,而不是硬逼著自己苦思冥想,因為我們用的是的大腦,不是電腦,不會因為預設出不同的想法而產生反應。
二、不要拘泥于寫作的形式,任何文體都可以,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哪怕是思維不成熟,幼稚。或是羞于見人,一定要記錄下來。以后作為參考,當你再次回來瀏覽自己曾經的作品時,你會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的變化。
三、當靈感閃現時,務必將自己的靈感第一時間用筆記下來,方便在以后時機成熟的時候把它寫出來,因為,一旦靈感閃現而過,僅憑著回憶,靈感的味道會大打折扣的,甚至完全變質,這個時候,寫還不如不寫。
四、一定要隨時積累素材,無論是從名家書中獲取,或是網絡,或者旅游心得,甚至自己在路上的一瞥,都會成為自己的素材。
五、堅持寫作,堅持積累,更要堅持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因為熟能生巧,一味的停滯只會讓你?思維跟不上手頭,給大家舉個例子,就像上廁所一樣,對蹲位的便池來說有些人用了多年,一開始接觸馬桶是拒絕的,好不容易習慣了馬桶,當再次換回蹲位便池時,那種感覺也是如刺在喉,也是對蹲位拒絕的,這就是停滯的后果!
六、除了不過分追求文體,更重要的是解放自己的心靈,不必要顧忌行文流水間的邏輯,因為大千世界,并不是所有事都有邏輯的,人的思維更不是,我們不需要在唇槍舌戰中分辨對錯,我們需要像雜草一樣凌亂的思維,就像此刻我的這篇行文,也許,你根本找不出其中的邏輯,因為本來就沒有邏輯,我的想法現在就隨著鍵盤的敲擊聲閃現著!?
這就是?我眼中的寫作,和鍵盤一起,想到什么,就和大家說點什么,粗疏淺陋的地方,大家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