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嘯山莊》擺在書架上好久,這次終于從始至終讀完,過程有憤怒有壓抑,卻在結尾處有了一絲雨過天晴的明朗輕快。這一次才發現在讀書過程中,能夠站在每個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待故事,是一件多么有趣又酣暢的事情,就像現在我依舊能深刻感受到希斯克利夫的偏執,凱瑟琳的狂熱,埃德加的溫文爾雅,奈莉的謹慎周全。讓一個故事在心中扎根,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這本書讀完用了大約三天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內,我的心一直飄落在那個遙遠的荒原。凜冽的寒風,瘋狂的暴雪,斷裂的山谷,強勁的松樹,還有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組成了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呼嘯山莊,如其名,粗獷原始,似乎帶著一種難以用現實社會馴化的力量;畫眉田莊,溫文爾雅,知書達理,通曉一切現世規則。這兩種極端的存在才碰撞出了轟轟烈烈的故事。這便是《呼嘯山莊》的背景。
? ? 當洛克伍德先生住進畫眉田莊又遇到了這里一切故事發生的見證者奈莉,故事開始娓娓道來。故事用洛克伍德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奈莉的口述來講出來,在現實與回憶間穿插,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剛開始一直在想,如果沒有洛克伍德先生和奈莉的口述,而是純粹用故事的里的主人公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會怎么樣?當讀到結尾故事即將落幕的時候,洛克伍德先生重回到呼嘯山莊,才突然感覺到一種“啊,我又回到現實世界了”的神奇感覺。我們通過洛克伍德先生的視角,用奈莉相對理性與旁觀者的態度去了解這個故事,更能增添它的傳奇色彩,奈莉相對于他們而言,是規則,是規范,跟主人公的性格形成了一種反差,增加了一種更強烈的偏執狂野的意味。
? ?初識凱瑟琳,她是一個任性又熱情,好動又撒嬌的淘氣鬼,從她起床到夜晚入睡,最好家里是片刻不得安寧,才隨了她的心意。她單純可愛,依照自己的性子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身上充滿著不安分的因子,或許是這種不加雕琢的性格,能讓她和希斯克利夫快速融入到一起。希斯克利夫是老恩肖撿回來的孩子,黑頭發黑眼睛的吉普賽兒童,骨子里有一股原始不經馴化的野性,純粹,粗糙,孩童時期不斷遭受著長子亨德萊的欺侮,家里的仆人也不待見他,在饑餓與艱難中隱忍度日,艱難困窘的童年生活讓自卑的種子深深地種在了希斯克利夫的心里。雖然如此,他卻受到了老恩肖的寵愛和凱瑟琳的青睞。他與凱瑟琳相愛,用他原始又簡單的方式去維護凱瑟琳,凱瑟琳是他的依靠,兩個人可以在荒原上一起奔跑玩耍,那是只有凱瑟琳會愿意陪他做的事情。而希斯克利夫是凱瑟琳心中最在意的人。也許是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以兩顆心才會慢慢貼在一起。但是成長的印記總是在無聲無息地改變著每個人,而凱瑟琳的變化是在畫眉田莊住了五個星期之后。在與林頓家人的相處中,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她變得高貴典雅,彬彬有禮,不再是以前那個瘋狂的小女孩,開始有了道德準則的約束,變得光鮮亮麗的凱瑟琳給本來從小就自卑的希斯克利夫更加沉重的打擊,而自己依舊灰頭土臉。他開始討厭那個知書達理的埃德加登門玩耍,他認為是埃德加奪走了自己的凱瑟琳;他拒絕奈莉要給他梳洗打扮,死命反抗著這些變化不愿屈從爭取。而凱瑟琳也開始嫌棄臟兮兮的希斯克利夫,她害怕他弄臟了她華貴的衣服。也許是愛可以讓固執的人有松動的念頭,希斯克利夫開始讓奈莉幫他變得干凈紳士,但是卻在變化后聽到了夜里凱瑟琳對奈莉吐露的心聲。她說,“如果我要嫁給希斯克利夫,就會辱沒我的身份。。。如果希斯克利夫和我結婚了,我們就要去沿街乞討了嗎?如果我嫁給林頓,我就能助希斯克利夫一臂之力,讓他遠離我哥哥的壓迫和欺侮。”凱瑟琳已經不是那個能跟希斯克利夫瘋跑的小女孩,天真但又很自私,她懂得了生活的現實,即使她深愛著希斯克利夫,但是她知道只有遵從現實才能夠帶來更好的結果。但是這對希斯克利夫來說,就如同自己的世界崩塌。他無法理解凱瑟琳走進的成人的世界,他依舊是那個簡單的吉普賽兒童,用自己最大的力氣,最偏執的意愿去愛。而埃德加不同,他生活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受著道德準則的約束,舉止彬彬有禮,做事不越界限,因此當他看到凱瑟琳發瘋的時候是震驚一時接受不了的,但是后來他還是從門口折回來陪著凱瑟琳,其實他一樣愛著她。在后來奈莉的敘述中,我不同意她說埃德加照顧生病的凱瑟琳那么久只是出于一種責任,凱瑟琳痛,埃德加會心痛,凱瑟琳高興,埃德加也會心情舒暢。如果沒有愛作為基礎,怎會做到這般地步?只是他和希斯克利夫不同,他的愛像春天溫暖的太陽,溫柔細膩;而希斯克利夫的愛像冬天的北風,肆意而又刺骨。也許這樣的不同注定了每個人命運的走向。在希斯克利夫后來離開的三年里,兩個人失去了在空間上的接觸,處在完全不同的環境里,兩個人的愛情又如何能得到維持呢?就算希斯克利夫還像以前那樣,但是凱瑟琳生活在文明的環境里已經不可能再在荒原上瘋跑,從凱瑟琳答應埃德加的求婚的時候,兩個人就已經沒有那么純粹了。凱瑟琳瞧不起埃德加的軟弱,可是假如面對的是希刺克利夫的絕對的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凱瑟琳是否懷疑過自己承擔的勇氣?而到了后來,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嘯山莊,心理變得扭曲殘酷,走向極端,并進行復仇,哈瑞頓和伊莎貝拉本來美好聰慧,卻淪為了希斯克利夫復仇的工具,伊莎貝拉最后走向毀滅,哈瑞頓本該學富五車,卻淪為一個鄉野村夫,忍受屈辱嘲笑。他瘋狂的報復無休無止,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兒子,他狂虐的報復這個世界,幾近瘋狂。這讓人思考,這真的是愛嗎?或者是由愛生恨?他到底是更愛凱瑟琳還是更恨這個世界?這樣的復仇是為了凱瑟琳還是為了自己?他愛著的到底是凱瑟琳還是自己?難道我們愛著一個人就要把她綁在自己的軌跡上而不是放她去更美好的地方獲得幸福?我相信他內心是愛著凱瑟琳的,但是他這種封閉極端的方式卻讓人無法認同這就是愛。幸而在故事的結尾,故事從陰霾慢慢走了出來,當希斯克利夫發現小凱西和哈瑞頓的情感之后,他終于停止了復仇,趨于平靜,選擇在一個雨夜殉情而死。他雖然殘酷又可恨,卻又惹人憐憫,一生陷在自己的無限自卑與痛苦中,最終淪為了愛恨與成長的犧牲品。
? ?到底該如何去愛?在整個故事中,我認為埃德加對凱瑟琳是愛,埃德加在意凱瑟琳的身體與情緒,在凱瑟琳生病的時候無微不至地照顧,把凱瑟琳當做生命的意義;小凱西對小希斯克利夫是愛,為了去見小希斯克利夫,她寧愿冒險,她忍受他的驕縱耍賴,照顧他的情緒好壞;小凱西和哈瑞頓是愛,哈瑞頓是一個粗野村夫,卻愿意為了贏得小凱西的歡心而去努力,雖然也因強烈的自卑而被傷害過,但是最后依舊接受小凱西的橄欖枝,最終兩個人走到一起,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 ?愛一個人,只是愿他(她)好,不管陪伴還是離開。兩個人相愛,只有互相成長,沒有彼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