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成長

昨晚上給嬌嬌做了黃油煎三文魚,大概巴掌大一塊兒,煎好后,她原地就吃完了,然后又喂了她炒芥蘭,把外皮撕掉,她拿著咬著吃了三根兒,我們都很開心。而且最令人開心的是她肯穿罩衣了。之前試了很多種罩衣,很多種喂飯兜,口水巾,她都不肯戴,戴上必扯掉,罩衣則不肯穿,不惜和我大鬧一場,我若說你不穿不給你吃飯,她可以真的就不吃飯,絕食抗議。昨天忽然開始穿了,相信以后也會樂意穿。嬌嬌是這樣的,我們試著跟她的節奏。一歲多時,睡到半夜肯定要醒來一次,醒來就哭,我要抱著她出去哄一陣子才又睡著,沒有受過驚嚇,晚飯也吃飽喝足,這種莫名其妙的醒來讓我很惱火,然后忽然有一天她就一覺到天亮了。我算了一下,這樣半夜醒來哭鬧的時間大概也就一兩個月。只要家長有足夠耐心,堅持教她,試著去理解她而不是罵她,小孩子終究會懂事,會長大。


從近兩年的經歷看,嬌嬌是個性強的小孩兒(估計是像她媽吧,我基本上還算從善如流的^_^),很多次她不聽話,我們也曾經很生氣,但基本上每次都忍住了沒打她,據我一點點經驗,小孩子沒有無緣無故胡鬧的,她一定是有訴求才會不聽話,而大人并不理解小孩兒,就算小孩子會說話,有時候也會選擇不說,用行為表達自己的訴求。我相信小孩子都是單純的,順乎自己的本性發出要求,表達情緒,一兩歲時她所有交往的人,都是自己的親人,是不會有什么心機去故意做什么壞事。

我小心翼翼的觀察,總結,總算是找到了一些規律,比如嬌嬌平時是不會和妹妹爭寵的,但當她也困了想睡覺時,就會吃醋,不讓媽媽抱妹妹,如果我在家,就一定要我抱她,通常我抱著她很快就會睡著。在外面玩兒時也是,她一定要和妹妹爭小車坐時,多半就是困了,坐上后,推一段路就睡著了。現在在外面玩她很愿意自己跑跑跳跳,但有時也會忽然停下來要抱,這時候多半是她跑累了,就抱她一下,等她恢復體力,肯定會要求再下來跑的。如果家長不理解,覺得她不懂事,和妹妹爭寵,不愿自己走非要抱著而教育她,不會有效果。完全是無效的溝通。

比如很多事她很喜歡獨立完成,不愿家長幫忙,換上睡衣上床時要自己穿褲子(哪怕穿的歪歪扭扭),出門要按電梯,下車時按上小車的護欄,發展到買東西時要自己給錢。如果有時候我忘記了,因為心急按了電梯按鈕,自己買了單,她就會很生氣,會哭鬧。但這種事也不是時時發生,有時她也不會介意。完全在于心情。但我必須給她機會,就當禮讓一番。

這樣會不會縱壞小孩?要看是什么事,有些原則是必須要堅持的,比如我不想讓她看太多手機和iPad,回到家就把手機藏起來,自己不看,減少她看到的機會,如果被她看到了,拿著看,看一會兒我也會讓她關掉,她不關我會奪過來沒收,這時候她也會鬧,但收走后會抱著她陪她看書,她很快也就不鬧了。像穿罩衣這件事,因為是在吃飯時發生的,我不想影響她吃飯的情緒,所以,她不愿意穿,我不會硬要她穿,惹哭她可能就不愿吃飯。

養育小孩的這兩年多來,不管方法和結論如何,我深深覺得蒙臺梭利提出的主題是對的:孩子是很奇特的,我們對孩子的世界所知甚少。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幾乎沒有普適的教育方法。

比如嬌嬌之前很喜歡吃魚,我們大概一周給她吃一兩次,通常是清蒸的海魚(黃魚,馬友,鯧魚,紅魚有 等等),最多的一次自己吃了半條,但最近她忽然不吃魚了,仍然是同樣的魚,同樣的做法,不吃了,喂她吃,只吃一兩口,還有以前她喜歡番茄炒蛋,現在也不怎么喜歡了,以前喜歡吃西蘭花,現在也不怎么吃了。我們只好給她開發新菜式,牛肉,雞肉,西葫蘆雞蛋餅等等,還好三文魚她一直都喜歡吃(就是太貴了)現在她喜歡吃白色西蘭花,煮熟了回鍋炒炒她可以吃很多。現在她喜歡吃胡蘿卜,白蘿卜,吃豆腐。

這些現象怎么也解釋不了,因為她并不是因為吃多吃厭了,我們很注意岔開,很少讓她連續吃一種食物兩天的,幾乎每天都是不同的。就算小孩子會說話,你問她,她也給不出回答的。

嬌嬌學說話特別晚,兩歲多才開始,之前就一直停留在會叫爸爸媽媽階段,想吃什么就用手指給我,想喝水指水杯,很多時候她不說話,我猜不到她要干什么,她就會哭鬧。但我教她說話她卻不肯學。試了很多方法也不肯,她聽的懂我們說話,但就是不肯開口自己說,每次帶她下去路過大堂,別的小孩兒都會和保安打招呼,她就只會笑笑。現在開始說話了,變得很多話,會說拜拜,就和所有東西拜拜,天上的飛機,月亮,鳥兒,路邊的流浪貓,路過時她都會認真的說拜拜。也會和保安打招呼了,Hello,拜拜。
如果不是因為我有個同事女兒2歲半才開始學說話,我想可能我會帶她去看醫生(我同事就帶她女兒去了語言發展中心看醫生,醫生回復說是正常的,盛惠3千文)。

既然所知甚少,就要不斷學習,留心觀察,不能因為她是個孩子,你就高高再上強加你的認知給她,如果你在讀一個研究學位,你對此一無所知時,會不會由著自己性子來呢?

我的同事大都和我一樣有兩個孩子,年歲也相仿,大家在一起就是聊這些話題,孩子吃東西怎么樣,感冒了怎么辦,睡不好怎么辦,會說話了嗎?等等。未婚的同事們聊他們的話題。

一旦有了孩子,你就再也沒有一刻不擔心她,會擔心她吃的夠不夠營養豐富,喝的夠不夠滿足一天的水量(為了讓她多喝水,也想盡各種辦法,試過用宜家的壓蒜器給她榨新鮮的石榴汁,我費勁的榨一個石榴,加點水,夠她喝一杯)天冷的時候會擔心她睡覺蹬被子,一晚醒幾次查看。生病的時候就更擔心。現在嬌嬌吃東西不偏食,胃口也好,喝牛奶喝水喝果汁也很不錯,最近在兩歲高齡終于肯開始學說話,愛笑愛跳,天真活潑,和她一起玩,什么煩惱也忘掉了。算是這些努力得到的回報吧。姍姍快半歲了,每次我下班回家她都很興奮的又笑又跳,稍微逗逗她,她就會很開心。嬌嬌也漸漸適應和接受了妹妹,會逗她玩兒,想去抱她(姍姍也很配合她笨拙的擁抱)。養育孩子固然又忙又累,身心俱疲,但這些歡樂也是別的成就無法取代的。

曾經和朋友談起這些故事,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會覺得我們太過溺愛孩子,花了太多時間在孩子身上,有人覺得應該專注事業,尤其是男人,不用花太多時間在家庭上。孩子不是一樣健康長大,并且會舉自己為例子,說小時候扔家沒人管,現在不也一樣。究竟父母對待孩子的方法對小孩的一生有什么影響?現在中國,主流情形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父母不會對孩子事事關心。上溯到自己,自己的父母,也都幾乎是這樣長大。不也沒什么問題嗎?

以前也許還會拿出種種理論和人爭論一番,大家各自舉不少例子,弗洛伊德,蒙臺梭利一番。現在很少再做這樣的爭論了。因為我覺得這是個無解的問題,人的一生很長,會發生很多事,將來孩子成什么樣的人,有很多因素影響。而在她們三五歲前,和以后的歲月里,父母愿意以怎樣的態度和她們一起成長,僅僅是個過程,不是結果。我只能說,我也沒有答案,但我樂意這樣參與這個過程。其它人我不清楚,但我身邊的同事也是這樣陪伴自己兒女成長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