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西餐宴會上,酒水是主角,酒與菜的搭配也十分嚴格。一般來講,吃西餐時,每道不同的菜肴要搭配不同的酒水,吃一道菜便要換上一種酒水。
與中國的一些商務(wù)宴請不同,西方商務(wù)人士并不把飲酒的多少與生意成交的可能性大小聯(lián)系起來,干杯只是用來表達敬意,并不要求把酒喝光。敬意和欣賞是通過細酌慢飲來表達的,飲酒是方式、是禮儀,溝通才是目的。?西餐宴會所上的酒水,一共可以分為餐前酒、佐餐酒、餐后酒等三種。它們各自又擁有許多具體種類。
餐前酒別名叫開胃酒。顯而易見,它是在開始正式用餐前飲用,或在吃開胃菜時與之搭配的。餐前酒有雞尾酒、味美思和香檳酒等。一般來說,歐洲人習(xí)慣喝蘇格蘭威士忌、金湯利(Gin?&?Tonic),其中,英國人習(xí)慣喝金湯利、香蒂酒(Shandy),或者雪利酒(Shelly);希臘人喝歐索(Ouzo),東歐人喝蓓荷蘿芙卡(Becherovka);法國人點帕斯提(Pastis),而意大利人卻點威末酒(Vermouth)或苦酒(Bitters);美國人的開胃酒習(xí)慣選啤酒、白葡萄酒、干香檳(Dry?Champagne)、加度葡萄酒(Fortified?Wines)、利口酒(Liqueurs)。
只要記住兩點:第一,不管哪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都不會將白蘭地、甜酒、混合飲料或酒香濃郁的紅酒當(dāng)做開胃酒。第二,在西方商務(wù)餐飲中,開胃酒是一個個人的選擇,很少有人尋求侍者的推薦和建議。
開胃酒喝完,正餐開始了。首先是沙拉或湯,這個程序不需配酒。
佐餐酒又叫餐酒,它是在正式用餐時飲用的酒水。常用的佐餐酒均為葡萄酒,而且大多數(shù)是干葡萄酒或是半干葡萄酒。有一條重要的講究,就是“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這里所說的白肉,即魚肉、海鮮、雞肉,吃它們是需要和白葡萄酒搭配;所說的紅肉,即牛肉、羊肉、豬。吃這些肉的時候要用紅葡萄酒來搭配。這里所說的白酒、紅酒都是葡萄酒。
佐餐酒與主菜的匹配對于你享受進餐過程非常關(guān)鍵,因此,可以讓服務(wù)員來推薦如何匹配。如果有消費標(biāo)準(zhǔn)的控制,可以告訴侍者你的標(biāo)準(zhǔn),以便他幫你在消費標(biāo)準(zhǔn)之內(nèi)做出最好的選擇。與前面開胃酒無需侍者推薦不同,在這里接受侍者的建議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做法。
在正餐行將結(jié)束而奶酪或甜點又未上之前,會有一小段的休息和談話時間。這期間,選擇酒體飽滿的紅酒、波爾圖葡萄酒(Port?Wine)或諸如法國蘇特恩白葡萄酒(Sauternes)等的甜酒比較合適。如何選擇?這要看吃什么甜點,是巧克力還是水果撈。如果把握不準(zhǔn),可以尋求侍者的幫助。
餐后酒指得是用餐之后,用來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見的是利口酒,又叫香酒。最有名的餐后酒,則是有“洋酒之王”的白蘭地酒。咖啡和白蘭地可以分開喝,也可以喝混合的咖啡白蘭地,或者先喝白蘭地,再喝咖啡。這時候喝的酒稱為餐后酒,或者助消化酒,口感甜醇兼具,有助消化。其他比較常見的餐后酒還包括:加糖的苦酒、格拉巴酒(Grappa)、威士忌、雪梨酒、波爾圖紅酒或馬德拉紅酒(Madeira)。典型的歐洲人的做法是:用餐完畢,還能消費掉半瓶葡萄酒、半瓶餐后酒。
不同的酒杯飲不同的酒。在每位用餐者面前桌面上右邊餐刀的上方,會擺著三、四只酒水杯。可依次由外向內(nèi)側(cè)使用,也可以隨主人的選擇。一般香檳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是不可缺少的。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飲用酒水頗為講究具體的程式。常見的飲酒程式中,斟酒、祝酒、干杯應(yīng)用的最多。
斟酒:通常酒水應(yīng)當(dāng)在飲用前再斟入酒杯。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侍者斟酒時要道謝,如果男主人親自斟酒時,賓客則應(yīng)該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需起身站立,女士則欠身點頭為禮。
敬酒:敬酒也稱祝酒,往往是宴會上不可少的程式。敬酒時,主人一般都會有祝酒詞。在他人敬酒或致詞時,其他在場者應(yīng)一律停止用餐或飲酒。
干杯:干杯時,需要有人率先提議。提議者應(yīng)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用右手拿起酒杯后,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微笑,真誠地面對他人。在主人提議干杯后,即使你滴酒不沾,也要起身,拿起酒杯裝裝樣子,以視對主人的尊敬。
西餐用來干杯的酒,講究只用香檳酒,而絕對不可以用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濫竽充數(shù)。飲香檳干杯時,應(yīng)飲去杯中一半酒為宜,當(dāng)然,也要量力而行。
在西餐宴會干杯時,人們只是祝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杯時,尤其不能碰杯。在西式宴會上,是不允許隨便走下自己的座位,越過他人之身,與相距較遠者祝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更不允許。
在敬酒的時機和場合上,中國人按照不同的等級、層次和場合來分別敬酒;而西方人的習(xí)慣是注重開始和結(jié)束的酒儀,即在正餐開始前,由主人舉杯歡迎每一位客人,在正餐結(jié)束、上甜點前,主人再次舉杯向貴賓(主客)單獨表達敬意。對于中國人來說,干杯意味著喝干杯中酒,酒杯要么相碰,要么輕輕點擊桌面;而對于西方人來說,干杯的意味不像中國人那樣直接,有時也可以相互碰杯,但更普遍的做法是,干杯時只需舉起酒杯,適量即可,不能喝酒的,可以用非酒精飲料來代替,只需要把舉杯相祝的誠意表達出來即可。在西方的商務(wù)宴請中,如果你是這次宴請的貴賓,當(dāng)主人單獨向你敬酒時,你不用起立,也不用喝酒,這是一種謙卑的表示。接下來,拿起酒杯,祝賀另一位客人,以表示不敢獨享主人的敬意,而更愿將其分享傳遞。但在東方的宴會上,當(dāng)主人向貴賓敬酒時,貴賓一般都站起來表示感謝,并拿起酒杯一飲而盡,以表示接受敬意,隨后,再向其他人敬酒。
在飲酒禮儀上,東西方雖頗有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的原則與做法,以下是一些東西方通用的飲酒祝酒禮儀:
1.宴會的主人應(yīng)該敬第一杯酒,這杯酒可以敬給與會的每個人,也可以單獨敬給這次宴請的主角,即貴賓。
2.在敬酒前,確保對你要敬酒的客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敬酒詞要簡短有力,結(jié)束語要積極開闊,避免引起誤解的玩笑話。
3.即使你不善飲酒,在禮貌上也要加入祝酒的行列,當(dāng)然,杯中可以倒入非酒精性飲料,因為最關(guān)鍵的是向?qū)Ψ奖磉_敬意而不是消費掉酒精。
4.敬酒結(jié)束后,切勿如領(lǐng)導(dǎo)講話般前后鼓掌歡迎,這是禮儀,而非演講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