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發微信說,我聽見打輪胎的聲音了。
我沉默很久,不知道該怎么回他,我知道,他想家了。
對于畢業就回到家鄉的我,很遺憾沒有去大城市闖蕩的勇氣,那時候的我太想家,太孤獨,所以一畢業我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而現在的我是那樣希望老弟畢業了能留在大城市,是我遺憾了,后悔了,所以不希望老弟有一天像我一樣。
高考完,離大學開學還有三個多月,燥熱的天氣對于肥胖的老弟是折磨,他每日的生活就是吃飯,打游戲,睡覺,甚是有規律,但也相當無聊。老爸出去談生意,總是帶著他,一開始暈車,老爸開車放慢速度,打開所有窗戶,暈車慢慢減弱。我們家干活的師傅忙不過來的時候,老媽喊老弟搭把手,一來二去,老弟從師傅那學會了打輪胎。身高一米八體重一百六的老弟干起體力活相當有優勢,整個暑假,我們家扒輪胎的活全讓他包了。每次看見他在炎日下汗流浹背都特別心疼,他只是個還不滿十九歲的孩子,可老爸老媽狠下心來鍛煉他,就是害怕他一個人去省會上大學吃不了苦。
咚咚的打輪胎聲對在外上大學的老弟來說便成了家的呼喚。然后又和我聊了一些初進大學的感受,他說大學同學不似高中同學,好相處的過于圓滑不足以交心,又不想與頹廢、埋怨、宅男的室友走太近,對室友有三個高中朋友同上一個大學羨慕不已。我知道,他孤獨了。一個人在外地,連個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是分外孤獨的。
如果大學三年,還學不會與自己相處,那畢業注定要奔赴家鄉,從此安逸過活。
想家其實是一種孤獨。我是害怕孤獨的。大學的時候,我一個人去吃飯,總是匆匆,害怕鄰座的歡聲笑語照應了我的孤寂,害怕遇到三三兩兩的熟人被她們看穿我的形單影只,害怕互相喂食的情侶影響了我的戀愛觀,總之,我是那樣害怕與自己相處。
而如今想來,回到家鄉,就不再孤獨了嗎?
我以為這個熟悉的地方,吃飯的時候有人陪,逛街有人約,然并卵,畢業后回到家鄉的我更孤獨。
首先,找工作是孤獨的。做銷售,就是所謂的賣衣服,賣家具,賣建材,亦或賣化妝品。同事都是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的女孩,人家已經是這個行業的元老,論資歷比不上,論經驗甩你幾條街,論銷售手段甘拜下風,你望而卻步,這還不算,回去了親戚鄰居問,大學畢業做啥工作,你答,銷售,對方,哦…你瞬間沒了出門的勇氣。在家找工作換工作,半年過去了,你還沒穩定下來,更別提經濟自由了。此時你的臉皮厚度已可與城墻相比,連父母都對你失去信心了。
然后,朋友圈里你是孤獨的。你以為這個熟悉的地方,發小,初中、高中同學,都是約飯的對象,都是你打發孤獨的盟友。可留在家鄉的他們,多是沒上過大學的,有些已成家。沒結婚的,也在相親的路上。你說逛街,其實逛的是寂寞,話不投機半句多,一下午逛下去,你只想一個人去買衣服,眼光不一致,你喜歡的款式她覺得老土,她喜歡的你覺得艷俗,你們的沉默終結了你們以后約的頻率。同學偶爾的大聚小聚,你在家鄉方便基本不會錯過,可能參加的大部分還是那些留在家鄉的同學,他們已經形成一個圈子,無論工作環境、社交圈還是個人狀況都是一個頻道上的,你成了格格不入的那個,你是他們口里“大學生”,這無形中就拉開了你們的距離,久了,你寧愿孤獨也不想湊熱鬧了。
再者,你在親戚鄰居甚至父母那里是孤獨的。工作個半年以上,就有人操心你的人生大事了。七大姑八大姨給你張羅相親,你可以婉拒,可鄰居的好心你難卻,你若與相親對象見面,發現王阿姨口里能掙錢、老實本分的那個男人是初中甚至小學畢業,從事貼地板磚或者開塔吊的,年齡雖和你差不多,但在社會上多年積累了一些錢,在家人的幫襯下也成有房有車一族,你說不合適,鄰居會說,你是大學生,哪能看上人家。甚至父母也站到鄰居那邊,慫恿你試一試,這時候的你除了沉默,說什么都是多余的。
后來,身邊一個個同學朋友結婚了,你成了無人問津的白菜價,好心的鄰居不再問候你,七大姑八大姨也對你失去了信心,只有父母還念叨著你的終身大事。在一個圈子久了,你的認識慢慢與身邊人趨同,你想,有個家也挺好的,安安穩穩,別人包括父母,不都是這樣過來的,你碰到一個差不多的人把婚給結了。
結婚后的你困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里,被孩子和家永遠栓在這個小城市里,你瀏覽著刷屏式曬美食,美景的單身的大學同學或留在大城市的朋友的朋友圈,你內心是遺憾的,甚至有些許后悔,一遍遍質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