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隻魚
今天下班回家時,發現路邊有一小攤兒,擺攤的是位大叔,既沒有大聲吆喝也沒有大張旗鼓,就靜靜的守在那里,清冷又落寞。走近一看,原來是賣麥芽糖的,忽然腦海里就涌起了麥芽糖那股拉不開扯不斷的甜韌勁兒,那種屬于童年時期甜香軟黏的味兒,那是記憶中麥芽糖的味道。
小時候,麥芽糖是記憶中最好吃的味道,伴隨了我一整個童年。那時候,每天都會盼著那個“哐哐哐”的敲鑼聲,伴隨著小販的吆喝聲在由遠及近,“換糖嘍,換糖嘍”,那似乎是一天中最令人興奮的時刻。我們早已等候在村口,大老遠就會聽到這鑼聲、吆喝聲,于是拿出幾日來積攢收集下來的一堆破銅爛鐵,還有舊雨鞋、破臉盆、舊牙刷什么的,一股腦兒都塞給麥芽糖的小販,然后一臉期盼的看著那塊用白色紗布包好的糖餅。賣糖小販全然不顧我們的迫不及待,他楞是不慌不忙的掀開上面的紗布,淡黃色的裹著白白面粉的糖餅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一股甜甜的帶著麥芽糖特有的清香瞬間撲鼻而來,令人饞涎欲滴。
這時小販會拿起邊上掛著的小鐵皮,用一個小榔頭,梆梆梆的敲幾下,切出了幾塊糖,然后放進墊有黃色紙的秤盤里過秤,稱罷,小販還會再切個小三角,丟進秤盤里,然后把糖塊包好遞給我們。每次接過麥芽糖,都是如獲至寶的欣喜,一路屁顛屁顛,心里的饞蟲早已按耐不住,就挑了最小的一塊輕輕的咬了一口,糖塊就把牙齒給黏住了,輕輕一拉,那黏黏的糖絲拉的好長好長,一條長長的糖線把手指和牙齒連在了一起,越扯越長,黏黏的糖漿黏了一手,吃完還會把手指上黏著的糖漿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舔吮干凈。在吃麥芽糖的時候,一般都舍不得大口咬,都會慢慢的吮吸著,舔舐著,發出“嘖嘖”的聲音,然后幾個小伙伴相視一笑。
每次大人們都會勸誡“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但是又管不了我們這群小饞貓,于是就會編出個謊言想打消我們這顆吃糖的熱切的心,這個糖啊,他們是放在茅坑沿上揉和成糖餅的,臟的很。那時候就一直納悶,為什么其他地方不能揉和,偏要找個茅坑沿?可大人們的謊言終究抵不過一顆吃貨的心,我們還是照吃不誤,在咯咯咯的笑聲里,在麥芽糖的甜味里,我們也在慢慢長大。
然而,現在的麥芽糖,已經不需要再用那些破銅爛鐵去換取,但是卻很少有孩子去買,小攤上依然冷冷清清,沒有曾經的擁擠與人頭攢動。偶爾,我也會買一次嘗嘗,但是吃到后來卻有點苦,已然沒有了童年時記憶中的甜蜜味道。
在現在這個物質極其豐盛的年代,麥芽糖已不再是孩童們舌尖上的主角,而是漸行漸遠,慢慢隱匿在時光深處,成為了一種街角的點綴品。
不由得想起了周杰倫那首歌《麥芽糖》,唱著:
開心的,被黏手,
我滿嘴,都是糖果,
……
鮮嫩的,小時候,
我好想,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