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童年里熟悉的叫賣聲,你還記得多少?

晚上下班回家,經過街邊的奶茶店,聽到周杰倫的歌聲傳來,“……摘下麥芽糖熟透,我醒來還笑著,開心的,被黏手,我滿嘴,都是糖果……”突然好想吃麥芽糖啊。

記得兒時在鄉下,有許多擔著貨走街串巷叫賣的賣貨郎,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賣麥芽糖的那一個了。每次一看到賣貨郎挑著擔子,敲擊著小鑼,吆喝著“麥仔膏~麥仔膏咯~”,孩子們都會一擁而上,嚷嚷著要家長買。現在路邊吆喝著的賣貨郎幾乎要絕跡了,即使偶爾有,來光顧的人也不多。

1

麥芽糖又叫飴糖,是著名的閩南美食之一,用閩南話講叫“麥仔膏”。它既可以作為食物加工的原料,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麥芽糖能夠潤肺止咳,健脾養胃,抗菌排毒,滋養強壯,雖然甜度不及蔗糖,但它色澤金黃光潤,富有黏性,軟滑清甜,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麥芽糖容易被消化,所以家長也喜歡買給孩子當零食。也有產婦會用麥芽糖熬姜食用,來保養身體。

制作麥芽糖要先用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水將小麥浸泡發芽。過四五天,麥苗大致長到三四厘米長時,采摘芽葉搗碎待用。然后將糯米洗凈,倒入鍋中燜熟,并和搗碎的麥芽混合,攪拌均勻。然后用布巾包裹,放入缸中,等它自行發酵。等到發酵出了汁液后,用紗布將其過濾、壓漿,用大火煎熬成糊狀,冷卻后就成了琥珀色麥芽糖了。吃的時候用兩根木棍或筷子攪拌,像拉拉面一樣將糖拉至銀白色即可。

2

小時候,賣麥芽糖的貨郎最喜歡在學校附近叫賣。貨郎左手手里提著小鑼,輕輕敲擊,發出“叮——叮——當”的清脆金屬聲,嘴里吆喝聲不斷。仔細聽,這鑼聲還是有音調的,是根據閩南語“麥芽糖”的音調敲出來的。他的右手手里提著小馬扎,肩上還挑著一個擔子。擔子的左邊是一個扁圓的鐵桶,里面裝著的就是拉好的銀白色的麥芽糖,右邊放著的則是挑麥芽糖的竹片和竹簽。挑麥芽糖的竹片抹了油,十分光滑,這樣才不會被麥芽糖黏上。有人來買的時候,貨郎就打開鐵桶,掀開蓋在麥芽糖上的白布,用竹片從桶里纏出一撮麥芽糖,繞在兩根竹簽上。

同學們一放學就會循著那“叮叮當”響的敲鑼聲找到賣貨郎,人手一根麥芽糖,拿在手里像寶貝一樣,吃著甜甜的、軟軟的。因不舍得大口吃,就慢慢的圍著邊緣舔,小心翼翼地捧著麥芽糖,慢慢感受麥芽糖的香甜綿軟,舔得煩了就咬下一口,將香甜粘牙的麥芽糖抿在嘴里,讓它慢慢融化。不過嚼的時候千萬別用后槽牙嚼,不然會甜得讓你倒掉大牙。

賣貨郎的生意很好,不僅是因為他的麥芽糖好吃,還因為他講的故事非常好聽。賣貨郎大概是個說書迷,隨便一開口就是說書人的架勢。

那時候,最喜歡圍在貨郎旁邊的,除了買麥芽糖的小不點,還有來蹭書聽的皮猴子。有的孩子就算不買麥芽糖,賣貨郎也不介意,看著我們那么喜歡聽他說故事,他比賣很多的麥芽糖還開心。有時候講到興起時,他還會給圍在周圍的孩子們送麥芽糖。實在是賣貨郎講的故事太精彩了,在他講故事的時候再皮的孩子都不敢打斷,有要買麥芽糖的就打個手勢,賣貨郎嘴上講著,手里不停,三兩下就能裹一支麥芽糖遞給你。

有一次貨郎準備收攤時,一個孩子好奇的問他,那么多故事都是從哪來的呢?貨郎的回答是,那是從年長的講古老人那里聽來的。當初我也像你們一樣,成天蹲在擺著茶桌喝茶的講古老人面前,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我把學來的故事講給你們聽,也算是把故事發揚光大了吧。說完,賣貨郎挑著擔子,吆喝著走遠了。

3

長大后偶然談起賣貨郎,哥哥這樣告訴我:“我所知道的三國故事,很多都不是從書里看來的,而是聽賣麥芽糖的人講的。”賣貨郎的故事讓人百聽不厭。在那個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的年代,賣貨郎用自己肚子里的“存貨”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樂趣。

如今的麥芽糖保留著童年的味道,可是賣貨郎的吆喝聲,卻許久不曾在耳邊響起,一群小孩圍著賣貨郎買糖聽故事的場景,也一去不復返。

現在,無論何時,在街頭巷尾聽見沿街叫賣的吆喝聲,我都能回想起賣麥芽糖的貨郎。記憶中的賣貨郎挑著擔子,敲擊著小鑼,吆喝著“麥仔膏~麥仔膏咯~”的身影,慢慢靠近,又漸行漸遠。

麥芽糖甜蜜的味道,有著讓人揮之不去的眷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