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剛剛脫離了高中巨大升學壓力的學子們,懷著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迷茫,開始了第一次對自己生命價值的探尋。
有的人,在尋找愛情。青春的那份懵懂,只有找一個具體的人去寄托,那份感情才是真實可感,清新可愛的。
有的人,沉迷專業。那是一群可敬的學霸,不管他在不在課堂上,考試的頭名總是他。你看他,在所有人對教授不屑一顧的時候,只有他最認真。有人覺得,這樣很傻,但沉醉于此的人,其樂無窮。
還有的人,在尋求獨立。一直以來,花著父母的錢,很多事情,就沒辦法理直氣壯。終于,有這么一段時間,不再有那么繁重的課業負擔,除了好好玩耍之外,最吸引人的莫過于賺錢。
斜杠青年,是他們的愛。
用馬爾齊·阿爾博的《雙重職業》中的定義解釋,就是:
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們可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在工作之余會利用才藝優勢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并獲得額外的收入。
這是他們的目標,盡管他們的理想是財富自由,但斜杠青年貌似更接地氣、又更容易實現。
2.
這些人,可能干過很多工作:在開學之初倒買倒賣;發傳單,做代理;家教;有的去考導游證,兼職導游又能免費出去玩兒……
網上甚至有好多帖子在搜尋各種賺錢的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他們忽略了對自身價值的提升,正如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強調:
多元的經歷如果不能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深度,從長期看來,那也是低效的。斜杠是結果,不是原因。
斜杠是結果,不是原因。
同樣的話,還可以有:日更是結果,不是原因;美麗是結果,不是原因;成功是結果,不是原因……
仿佛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造句模式。這也反映了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同,大概也是因為很多人因果倒置的緣故。
我們刻意追求的東西,最后可能只是我們踏實做事最終得來的結果。如果我們顧此失彼,最終往往得不償失。
不僅僅大學生,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的人,也時刻面臨著這個問題。
你的斜杠,是對你生命自身的消耗,還是提升你認知深度的行為呢?
你必須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對它的認識足夠深刻,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如果不懂這一點,單純地追求技能的多樣化,到最后往往顧此失彼,一事無成。
3.
時刻記得成甲這樣一句話:
一開始就能帶來直接利益和誘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來的機會做代價。
斜杠,不是要你透支未來,透支陪伴家人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是你通向更高遠路徑的臺階,一步一步,把你引向更高的格局。它們是你提升認知深度的結果,而不是刻意追求多元化的原因。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你不僅僅要讀文學性的書籍和寫作類的教科書,除此之外,你還要多多涉獵一切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的知識。
比如:心理學,歷史,社會學,甚至哲學,物理和數學……
這也是為什么,在我們的眼中,作家總是博學的原因。
博學,只是結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標。
成為作家,也是結果;而不是一個刻意為之,便可以的事情。
4.
在提升自己的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目前賺了多少錢,而是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是否了解自己,是否愿意推遲滿足感,在那些不會即刻獲得回報的事情上,不顧一切的努力?
那些最終踏實下心來,專心讀書的人,不一定都是傻子、書呆子;那些不去兼職賺錢,在一個感興趣的行業里深耕細作的人,也都不笨;那些花錢報班,學習知識管理、提升思維能力的人,都最聰慧。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的時候,不想著賺錢。
但奇怪的是,當他們的事情做得足夠好,財富反而不用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就來了。
“把事情做好,錢自然就來了?!痹浺粋€餐館的培訓人員給我們上了一課,說了這么一句話。
聽完這個課,我就放棄了餐館的兼職,轉而專心投入到我的專業課中去,盡管那時候,我本可以通過勞動換取一架相機,但那是我對于生命的浪費。
我們應該尋求創造更高的價值。
5.
希望青春年少的你,懂得這個道理。把你最寶貴的時間,投入到你最熱愛的事情上去,別計較回報。
你負責努力,其他的,上蒼自有安排……
更多關于《好好學習》這本書的領悟,請看:
更多同系列文章如下:
期待你的閱讀和關注。
文|升騰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