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知丹參,有必要讀一讀清代醫學家趙瑾叔寫的一首詩——《丹參》:“赤參色合丙丁奇,獨入心家聽指揮。胎任死生俱有賴,血隨新舊總堪依。排膿止痛功偏速,長肉生肌效可期。一味古稱同四物,妊娠無故不相宜。”
要把這首《丹參》理解透,需要先了解“四物湯”:四物湯是古人治婦人病的傳統藥膳,由當歸、地黃、川芎、芍藥四味藥材熬制而成,具有補血調經、減緩女性經痛的功效。
現在,這首詩就很容易理解了,大意是說,丹參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墮死胎,能夠止痛、排濃、除瘀血、生肌肉;詩中強調了“一味古稱同四物”,即一味丹參具有“四物”(當歸、地黃、川芎、芍藥)的功效;“妊娠無故不相宜”,趙瑾叔最后告誡大家,丹參擅長行血、活血,孕婦不宜服用。
現代醫學專家對趙瑾叔的這首《丹參》非常推崇,現代醫學對丹參功效的概括,與這首詩的意思大致相同:丹參能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心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能夠有效防治“三高”、心絞痛、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避免猝死、中風等意外。
丹參,是保護心臟和心腦血管的好藥材。一起穿越古今,對丹參進行尋微探秘。
一、丹心圣藥:一味丹參一片丹心
很久很久以前,在東海之濱的一個島上,有一個百十戶人家的漁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打漁為生。其中,有一個男人出海打漁時,遇上了臺風,葬身海底,留下了孤兒寡母。孤兒名叫阿明,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阿明很小就很懂事,努力學本領,練就了一身好水性,跟父輩們一樣,打漁養家,孝敬母親,人稱“小蛟龍”。除了打漁,阿明還跟一位老和尚學習中醫,決心長大以后,憑自己的醫術,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讓母親健康。
母親由于生阿明時,得了產后瘀血癥,長期腹脹腹痛,臉黃肌瘦。這一年,母親的婦科病越來越嚴重,常常帶下崩漏、下血。終于有一天,母親連續幾天發高燒不退,昏迷不醒。阿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一籌莫展。
正當絕望之際,和尚老師傅想起一件事:以前曾聽說大陸上有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能治產后瘀血癥、帶下崩漏,具體叫什么記不清了。阿明一聽,喜出望外,立即動身前往大陸。當時,正是暴雨時節,水流湍急,往年這個時候誰都不敢離島前往大陸,此時欲往者十有九死,老和尚和村里的人都為阿明暗暗捏了一把汗。
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阿明沖破了無數驚濤駭浪,越過無數林立暗礁,終于登上陸地、進入大山,按照老和尚的描述,采了滿滿一筐紫藍色花、紅色根的藥草。返回漁村后,母親已經奄奄一息,阿明立即熬制草藥,一劑喝下后,母親醒過來了。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后來,阿明發現此藥不但能治母親的婦科病,對胸痛、心慌、失眠、心煩和關節疼痛等也很有效果,于是經常往返陸地挖采此藥,為漁民們治病,普度患病鄉親。村里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親治病、為鄉親免除疾患非常感佩,把此紫藍色花、紅色根的藥草稱為“丹心”,意指阿明對母親、對鄉親的一片丹心、赤子之心。只是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為“丹參”了。
二、武則天用丹參養顏,朱元璋以丹參救命
女人長壽不算什么,長壽而且美麗,才是優雅女人,武則天就是這樣的女人。武則天活了81歲,年過花甲,她的頭發依舊濃黑茂密,臉色紅潤,皮膚白皙富有彈性,演繹女人不老的神話。武則天駐顏有術,其中就有丹參的功勞。據典籍記載,唐代著名養生大師,六朝御醫葉法善給武則天獻上了一個養顏秘方:以丹參、三七、鐵皮石斛為主要藥材,按照君臣佐使組方原則,精心研制而成。此方重在養血與滋陰并重(丹參、三七養血,石斛滋陰),武則天服用該方達50年之久,即使到了暮年也依舊美麗,容顏不老。
在朱元璋的政治生涯中,劉伯溫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朱元璋的人生生涯中,劉伯溫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劉伯溫曾用丹參泡酒,把朱元璋從死神身邊奪了回來。公元1359年,鄱陽湖,朱元璋與老戰友陳友諒、劉伯溫并肩作戰,與元軍周旋多日,戰斗失利。朱元璋心力交瘁,經常胸悶、心悸、頭暈,在軍營中多次暈倒,有一次還暈了一整天,差點死過去。劉伯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他查閱很多古籍醫書,在一本醫書中找到了丹參入酒的方子,便讓軍醫按照方子泡制藥酒,朱元璋每天服飲丹參酒,不出幾天,就康復如常。
三、中醫論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
丹參為什么能夠幫助武則天養顏,為什么能夠救朱元璋的命!因為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之功效,對于這些功效,歷代中醫經典名著多有記載。
丹參最早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入心、肝二經。具有活血去瘀、涼血消火、寧心安神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丹參不但破瘀血、生新血,還能益氣、養神。
《本草新編》記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與文章開頭“一味古稱同四物”是同樣的意思)。
《本草經疏》記載:“丹參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養血,是中醫治療血虛證的重要方法,養血能使臟腑組織得到血液的充分濡養,使臟腑組織的功能恢復正常。
《本草求真》記載:“丹參,入心包絡破瘀。”心包絡是包在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百病皆由瘀生,瘀被“破”了,病就好了。“入心包絡破瘀”短短六個字,道盡了丹參的神奇功效。
《別錄》:“丹參,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藥性論》:“丹參,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日華子本草》:“丹參,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補新生血。”《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除指出了丹參的養血功能之外,都強調了它治療四肢關節疼痛的功效。丹參為什么能治四肢關節疼痛,其機理就在于它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
《本草綱目》對丹參的記載:“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疝痛,就是疝氣所引起的疼痛,多指腹絞痛,患膽石癥、腎臟結石癥等疾病時常會發生腹絞痛(疝痛)。由此可見,丹參除了對心血管疾病有效,對腹絞痛(疝痛)也有療效。
四、現代醫學:丹參是救命藥,最好的心腦血管藥
心臟不好的病人,口袋里都有“救命的小瓶”。“救命的小瓶”除了硝酸甘油以外,還有丹參滴丸。救人無數的丹參滴丸,當然是用丹參提煉的,丹參滴丸是許許多多家庭必備的救命藥。
現代醫學認為,丹參是最好的心腦血管藥,具有促進心腦血管系統的作用,具有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具有保肝、改善肝微循環的作用。丹參對心腦血管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活血液:丹參中的丹參素能夠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激活心臟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度,可明顯改善胸悶氣短、頭暈頭痛四肢無力等癥狀。
2、溶血栓:丹參中的丹參酮,能夠提高纖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調節血脂、清理血瘀,從源頭上防止血栓的形成。
3、通血管:丹參通過活血、溶栓,能夠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同時修復受損血管壁,防止血管瘀堵、破裂。
醫學專家作過統計,丹參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并發癥、心臟疾病處方中,使用比例高達63.8%!原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衛生部心血管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教授統計,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中成劑超過600多種,含丹參的制劑400多種。含丹參的藥劑(含其他劑型)年銷售達200億以上,穩居心血管用藥榜首!
只要涉及心臟類疾病,必有丹參,而且丹參就是主藥!全國心內科醫生用藥中,沒有用過丹參的醫生幾乎不存在!
五、丹參的副作用及禁忌
即使再好的藥,亦有利、有弊,服用丹參也有許多禁忌:
1、很多人愛用丹參煲湯喝,一些老年人特別喜歡用丹參泡水當茶喝。如果沒有其它藥材加減化裁,長期吃丹參,有可能會得低血鉀癥,建議服用丹參一段時間后,停服一段時間,間隔服用比較好。
2、無論是煲湯喝還是泡水喝,都不宜過量,每天3-5克為宜,如果過量會出現出現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惡心嘔吐等不良的反應。
3、丹參忌同時食用牛奶、黃豆以及藜蘆,少吃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者是生冷、油炸的食物,否則會降低丹參的藥用價值。
4、丹參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丹參和阿司匹林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將兩者一起服用,容易導致出血。同時,丹參也不宜與以下藥物同時服用:①心得安;②阿托品;③維生素C注射液;④維生素K;⑤維生素B6、B1;⑥鈣劑,如氯化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
5、孕期、月經期的女性,一些過敏體質的人,不適合服用丹參。
六、丹參家庭調養實用方
1、治血瘀型月經不調
丹參30g,切片,用紗布袋扎好,放入酒罐中,倒入白酒1斤,浸泡15天后服用,每次一小盅(約20-30毫升),每天2-3次。白酒通經活血,與丹參同用共收祛瘀止痛之功效。
2、治女性痛經:
丹參15g,郁金6g,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兩次服用。痛經是因為經絡運行不暢,此方對女性痛經有較好效果。
3、治慢性肝炎:
丹參9g,郁金9g,板藍根9g,茵陳1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適宜慢性肝炎、體虛肝郁患者。
4、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丹參30g,土茯苓30g,金銀花30g,赤芍30g,當歸15g,川芎1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5、治胃脘疼痛
丹參30g,檀香3g,砂仁3g,用水煎后服用,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疼,可治胃脘疼痛。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窩處發生的疼痛。
6、治神經衰弱癥
丹參15g,五味子30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頭暈等癥狀均有一定療效。
7、治貧血
丹參10g,黃精10g,綠茶5g,共研成粉末,用開水沖泡后服用,每日1劑。黃精補脾、潤肺、養陰生津,與丹參共同作用,可治貧血。
8、治冠心病和“三高”
丹參粉6g,三七粉6g、山楂粉6g,飯后用溫水沖兌服用,適宜冠心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9、治腦血栓(中風):
丹參30g,黃芪20g,川芎10g,三七5g,水蛭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補氣通絡,可治腦血栓中風和中風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