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讀詩,偶然讀到一首詩“千顆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五岳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有人說這是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的詩,有人說是偽作。當然作為讀者,對于我一個沒有高雅追求的詩詞愛好者而言,我并不關心該詩是誰的,詩的好在于品讀而已。這首詩的霸氣于胸襟絕對是一個王者歸來的心境,就如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般的振奮人心,高傲而不落庸俗。? ? ? ? ? ?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詩詞流傳至今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然而我卻獨鐘情于此詩,不為別的,而為那段令人血脈賁張、蕩氣回腸的天國故事。在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殺伐征戰中,不缺乏的悲情英雄,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以忠義流傳于世大意失荊州的命喪東吳的關二爺關羽、還有讓一代名臣曾國藩幾此跳水自殺,讓滿八旗聞風喪膽的“石敢當”,太平天國的“羽翼天國”翼王石達開。石達開這個名字我還算是熟悉的,據傳我家族中有族人就因天平天國兵敗(俗稱“長毛賊”)后而遭殺害的族人,每次清明祭祖時我就會想起,這段傳說。
在太平天國的歷史上,有這么一號人物讓他的對手又恨又敬。桀驁不馴的左宗棠,說他是賊之宗主,我所畏忌,四川總督駱秉章說他是“長毛賊”當中最狡猾善戰者。而一生罵過太平軍無數次的曾國藩,則稱他是有將才之風。這個人就是石達開。他是太平天國領導者中最富謀略的人物。
少年時代的石達開慷慨有志,勤奮讀書,尤其愛讀《孫子兵法》。
1847年秋,洪秀全和馮云山在傳教時慕名拜訪石達開,邀請其共圖大計,石達開欣然應允,加入了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后,1851年石達開在永安被封為翼王。這時,他年僅20歲,已成為太平天國的領袖之一和太平軍的一路統帥。在從廣西向南京進軍途中,他被委任為“開通前路”的先鋒,先后渡湘江,奪益陽,下岳州,占武昌、克南京,迎洪秀全入城,建都“天京” 。自此,太平天國打下了中國的半壁江山。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最為完美的男人,被喻為太平天國之魂。后因天京事變,率部出走,轉戰大江南北,終因獨木難支,兵敗大渡河,因“舍命以全三軍”的他投降清軍,三十二歲的時候被凌遲而亡死于成都。他的一生如煙花般綻放,雖然短暫,但卻迸發出奪目的亮光。
石達開的人生經歷有非常強烈的轉折變化,前半程可以說是揮斥方遒,快意人生,而后半程眾叛親離,孤獨寥落。所以凡是關于石達開的故事,大都是蕩氣回腸,一詠三嘆。
失敗歸失敗,卻是“雖敗猶榮”—他的氣概,他的精神,他對理想的執著,連他的敵人也一致表示尊敬和震撼。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歌頌“斷頭將軍”而鄙視“降將軍”,石達開卻是個例外--舍命全三軍,慷慨赴死, 無可辯駁地在歷史上留下了“悲情英雄”的形象。
作者:意風2017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