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認知,類比的看,能看到自己做什么并指導怎么做的叫意識,那么能看到自己在想什么并指導怎么想的就是元認知。思考如果是腦的輸出的話,元認知就是售后服務體系和R&D體系,用來維護升級我們的思考。一日三省是人應該有的初級元認知能力。反思,不斷反思,伴隨思考的反思就是元認知不斷升級的過程。我現在只能不時的反思自己之前的行為進而反思自己的思考。如果具有一定的元認知能力,會從理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方式,繼而體會別人思考和想法,也就是別人的感受,就是經常說的情商。
我的元認知能力可以肯定有,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在思考非情感類的問題時會動用元認知能力,但也是在受挫以后。我感覺思考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的時候更要刻意用到元認知能力,不能讓情緒影響到了自己的決策。培養元認知能力,要從培養專注開始,不是簡單的做到堅持集中注意力一段時間,而是在發現自己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及時將注意力拉回來,并思考一下為什么分散了,在這種反復的分散和集中之中,你至少會體驗到元認知能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接下來也就明白該怎樣刻意練習了。之前自己因為沒表達清楚而受挫的情況太多了,而且有時僅是表達的不嚴謹,給自己造成損失或傷害。要想表達清楚,首先要自己清楚,然后要清楚你要向什么樣的人表達,然后換位思考,而且是動用元認知的換位思考,不是想當然的,這樣你就知道該怎么表達了。
你的財富創造能力取決于你能給別人創造多少真正的價值。而且,不能只是自己覺得有價值,而是他人覺得有價值,很多他人覺得有價值才可以。信息只是在量上爆炸了,在質上,也就是真正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并沒有增加多少,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影響自己的信息就是在動用元認知能力。閱讀別人的留言,可以看到別人的元認知能力,閱讀自己的留言可以審視自己的元認知能力。紙和筆是鍛煉元認知能力的重要輔助工具。警醒句,“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么拉開的”,怎么拉開的,遇到一些問題,特別是來自于人本身問題,很多人選擇鴕鳥主義,回避,而總是有少數的人愿意把這件事先做出來,然后找問題出在哪,有哪些不足,再進行改正和補足,最后慢慢的得到成長,這兩種人的差距就拉開了。
重要的一點,向李笑來老師學習,不止是學習他講解的概念,還要學習他是怎么把一個概念講清楚的,又怎么回答和解釋學員的問題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就是控制自己如何思考和理解,這需要站在比大腦高的層次。深入思考不只是對同一件事長時間的思考,而是從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對這件事進行思考。打磨元認知就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比如干嘛這么想,這么想有什么好處,可不可以那樣想,同樣的事再發生我該怎么想,要是別人會怎么想……當然不是每個問題都要這么操作,元認知足夠強的時候會在需要的時候自行啟動,前期就要刻意的去練習。人也要注意大腦飲食健康,多給大腦看書,灌輸正確且清晰的概念。越簡單的概念越容易被人們忽略,因為簡單只是表象,而且這個表象還容易麻痹我們,其實只是腦子告訴我們理解了,還沒碰到應用這個概念的情況,也不知如何具體應用,用的時候要避免哪些坑,這樣的概念即使再簡單,我們也不能說懂了,知易行難,我感覺除了親身體會的概念,都不能說懂了,所以要清楚認識更多的概念就要平時刻意的去用這些概念。對標簽性的,感情色彩的語言要敏感,這些最需要動用元認知能力。有笑友說,最后影響到一個人未來的,應該是所積累的好信息的量,而不是處理速度。元認知能力會提高我們處理信息的效率。
總結:元認知能力就是感知并控制自己認知和思考的能力,如果沒有元認知能力那么智商就是定值。人常說學聰明點,其實不是去模仿聰明人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去鍛煉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事實也證明經過刻意的練習真的有太多人變得聰明了。不要用智商衡量自己的能力,人最根本的能力是認識自己和改進自己。注意偽概念,一位笑友用切身的例子告訴我們,用不清楚的一個概念去定義另一個概念,得到的也是不清楚的概念,就像一個小品里說的,你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一定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