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我想到兩個方法也許管用,一個是反思,一個是多問自己幾個問什么。反思可以用來打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常常是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再反思自己當時的想法,再思考以后會怎么做,有時還會引申出去,多設計幾個情景供自己思考。多問自己幾個問什么,形成習慣后會喚醒我們的元認知能力,而且當我們做事的時候肯定會有人跑過來問為什么,我們何不先自己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呢,這也是打磨我們創造力的方法。笑來曰,坐享、興趣還有反思可以鍛煉我們的元認知能力。坐享之前接觸過,的確很難,但絕對是不是難以完成的地步,只是沒有正確的訓練和堅持罷了。興趣一直再找也在培養,比如玩魔方,吹口琴,雕刻,最大的興趣還是看書,最近對寫歌詞很感興趣。全神貫注分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的全神貫注才能鍛煉元認知能力。被動的全神貫注是別人先設好的局你跑進去,像小說游戲,它們是time killer,它和主動的最大差別是有沒有引起主動的思考。反思一直有刻意訓練,是受一個朋友影響,他經常探尋心靈深處的感受,朋友圈經常有四個字,反思繼續。李笑來老師說反思可以控制情緒,其實不是壓制情緒,而是化解,知道自己很生氣只能讓自己更生氣,而知道自己的情緒來源,則會平靜的多,怎么知道呢,那就是多反思。坐享,興趣,反思是鍛煉元認知能力的一個系統,但他們在運行過程是相互獨立的,好的方法也會有多種,但要利用好,重要的一條就是欲速則不達。我最近情緒失控是在師兄告訴我實驗室要按刻板的6s規章制度進行整理,貼一些標識,我感覺這不好,搞得滿實驗室都是標簽,而且實驗室就是給實驗人用的,又不是給領們看的,當時就和師兄說了幾句有情緒的話,從師兄略尷尬的笑上可以看出,他是有些不高興或為難的。接下來的幾天我也一直在反思,為什么那么說,主要是我太在意自己的想法了,通俗的說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領導肯定有高于自己層次的考慮。對,發脾氣表達情緒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記住,表達意見和想法是可以的,但發情緒就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在社交活動中,能用元認知能力體察別人的感受和真實想法是格外重要的。習慣成自然,我想可以先養成每晚寫日記的習慣,然后慢慢的刻意在寫日記的時候,想一下自己今天都干了什么事,哪些做的不夠好,哪些本來可以做的更好,什么時候自己的情緒發生了波動因為什么,產生了什么影響,下次該怎么辦,預測一下明天會有什么事情,自己應該做哪些學習,怎么分配時間,然后針對自己的缺點給自己設定幾個任務,比如沖同事微笑幾次,主動和多少個同事打招呼,和師兄討論幾個想法,專注于思考看書看得到多長時間,坐享多長時間等等。也許將一件事情和之前的一個習慣捆綁起來,是養成另一個習慣的好方法。
笑來曰:留言的意義不在于深刻與否,而在于它是否幫助你成長了起來;我們鍛煉元認知能力也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想的更明白,而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有一定元認知能力的人可以擺脫當局者迷的困局。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中,是對元認知能力的放松,通過細膩的感知和身體的調整,會讓每個動作做的更好,而完成之后,是元認知喚醒和對剛才投入的滿滿的幸福感。單純的興趣很可能只是一時興起,很容易遇到天花板或者說遇到瓶頸時更容易放棄,刻意的鍛煉可以讓我們一點一點的讓興趣成為習慣
有位笑友總結的很好,說鍛煉元認知能力的方法就是心要靜,身要動,細想一下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