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
催眠、讓愛恢復平衡。? ? ? ? ? ? ? ? ? ? ? ? 這對夫妻是青梅竹馬,曾經相愛了12年。妻子長相甜美,是個碩士,家境也不錯,但一直不被婆婆喜歡。因為丈夫的堅持,倆個人沖破阻力結婚了。但婚后,婆婆成了“雙面人”,當著兒子的面,對兒媳婦噓寒問暖;兒子不在跟前,就對她冷若冰霜。妻子生孩子的時候,丈夫出差在外,婆婆去陪床。妻子疼得大聲喊“疼”,婆婆卻在一旁冷言冷語:“疼什么疼?女人都這樣,誰沒生過孩子,就你嬌氣!”生完孩子,婆婆一天沒給她送飯,把她餓得直哭。婆婆的所作所為,讓她傷透了心。可當她告訴丈夫時,丈夫卻不相信,還呵斥她:“你怎么這樣惡毒呢?竟然詆毀我媽?”因為對丈夫的失望,倆個人的感情也開始疏遠。熬到兒子4歲時,妻子提出離婚,兒子被判給丈夫。離婚后,婆婆百般阻擾她看兒子。婆婆經常當眾辱罵她,還讓孫子也罵她……。
對于一個“渾身浮腫”的病人,第一步是要把她身體里的“濁水”放掉。如果情緒釋放了,問題就解決一半。所以,曲偉杰給這位女士做了催眠,幫助她徹底釋放情緒:“現在婆婆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她說什么?”進入催眠狀態后,本來笑盈盈的妻子,突然指著“婆婆”嚎啕大哭:“這回你贏了,我輸了!你的兒子,你也奪走了;我的兒子,你也奪走了!你的兒子,我還給你;我的兒子,我也給你!你滿意了吧?你夠了吧?我終于被你徹底毀了!都是女人,你為什么要這么傷害我啊……”過了一會兒,曲偉杰又問:“你的丈夫就在你眼前,你想對他說什么?”問這句話時,曲偉杰悄悄打了一個手勢,讓門外的丈夫走進房間。妻子哭著說:“老公,你為什么不能給我一點兒支持?我那么愛你,我為你生了孩子······你媽這樣侮辱我,你為什么不能為我說句話······我對你很失望······”丈夫在門外已經聽見妻子對自己母親的控訴,現在又看見妻子心碎的哭喊。他趴在妻子的膝頭,攥著她的手說:“我錯了,我錯了,求你寬恕我吧!媳婦兒,你再嫁給我一次吧!”釋放了壓抑的情緒,又被丈夫真誠懺悔感動的妻子,流著眼淚答應了,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臨走時,這位丈夫堅定地對曲偉杰說:“我是男人,我媽的事,就交給我來解決吧!我不會再讓她受委屈了!”后來,他迅速地從母親家搬回妻子家,把兒子也接了回來,和前妻復婚了。他會定期帶著兒子看望母親,但是再也沒有給母親傷害妻子的機會,哪怕母親以死相逼。幾個月后,這位曾經心碎的妻子,給曲偉杰寄了一包種子。曲偉杰知道,她的心里已經種滿了愛的希望。曲偉杰說,雖然婆婆沒有來做咨詢,但是,在一個關系中,丈夫改變了,妻子改變了,那么,婆婆必然也會跟著發生改變,他們會站在自己應該站的位置,讓愛恢復平衡。
看的我都哭了,不幸福的家庭各種各樣,幸福的家庭一個樣。同為女性遇到了這樣的婆婆真是為她憂傷,還好愛情有轉機,生活善待了她。可能我們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文化、教育方式,決定了我們的脾氣秉性,塑成了我們內在的孩子。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卻不知道孩子真正想“吃”的是什么。還有的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或者動不動就對孩子大發雷霆,把親子關系搞的一團糟,還不覺得自己有任何責任。還有的父母,自己和伴侶關系異常緊張,卻妄圖要在自己和孩子間建立親密無間的關系,好排斥對方。當讀的心理學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周邊的問題有好多,也會理解甚至是原諒。我們想教育好孩子,甚至想當好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改變的是自身,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我們和伴侶的關系,就像一個鐵鏈都是環環相扣,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單獨存在。孩子小的時候讀育兒書,希望新手的我,變成老司機。但一點一點就轉向了心理學,越接觸越喜歡,就像深深的漩渦,以前希望孩子聽我的指揮,現在希望孩子甚至是我自己,從內心發生變化,做內心強大、豐盈的個體。心理學是一種輔助工具,可以觀察內在的我們。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學,可以好好和父母相處,可以好好和孩子溝通,可以更好的和自己的內在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