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鐘,解決一個商業問題。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實戰篇。
我們學習數據賦能、坪效革命、和短路經濟,理解“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這套邏輯,不僅是為了解釋過去,更重要的是為了預測未來。這周,我們來了解一些未來新零售可能的發展趨勢。今天,我們先從“無人商業”開始。
李雷是做辦公室無人零售貨架的,在一些公司放個開放的貨架,擺上各種零食、飲料,貼上收款二維碼,員工可以自助拿走零食,掃碼付錢。
一開始很順利,他通過掃樓地推的方式,在北上廣深投放了幾千個貨架。可是,一段時間后,客單價逐漸降低,推廣越來越困難,甚至一些做無人貨架的同行正式倒閉了。他非常著急,和傳統便利店相比,我的無人貨架離用戶更近,而且因為節省了租金和設備成本,售價更便宜,明明是更高效的商業模式,為什么還是舉步維艱?怎么辦?
概念:無人商業
要解決這個“怎么辦”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它的本質。一切新的商業模式,其本質都是對交易結構的優化,優化交易結構可以節省不少成本,但是優化交易結構這件事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相對于樓下便利店,放在辦公室的無人貨架,節省了不菲的店鋪租金。同時,簡單到極致的貨架,沒有防盜玻璃、軌道系統、攝像頭等等,也不用像自動售貨機那樣,要耗費幾萬元生產。相對于自動售貨機,無人貨架節省了不少設備成本。
但同時,它為了節省這些成本,也不得不新增了一些成本,比如:信任成本。
什么是信任成本?
我舉個例子。在沒有支付寶的時代,在網上購物,買家和賣家彼此是不信任的。是先付錢后發貨嗎?可是我付錢了,你不發貨怎么辦?那先發貨后付錢嗎?可是我發貨了,你不付錢怎么辦?想讓我相信你,我要承擔很大的風險,這就是信任成本。因為信任成本太高,電商發展很緩慢。
后來支付寶出現了。你們既然彼此不信任,那買家就先把錢交給我支付寶,我收到錢后通知賣家,錢我收到了,但先不給你,你把貨先發給買家。買家收貨后點確認,我再把錢打給你,這樣就解決了信任問題。所以支付寶本質上是通過降低信任成本,優化了交易結構,讓電商獲得極大的發展。
回到無人貨架的案例,為什么無人貨架增加了信任成本呢?
我擺一個開放的貨架在你公司,可是萬一你拿走零食后,不付錢怎么辦?當然,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會故意不付錢的,可是萬一你掃碼時網絡不好,付款不成功,于是你想著我先拿走,一會兒再來付款,但最終你忘了付錢怎么辦?
所以,無人貨架能不能收到貨款這件事,是極大地依賴于用戶靠不靠譜上的。用戶越不靠譜,它的信任成本就越高。這個信任成本,具體體現為更大量的商品損耗。
無人貨架節省了大量租金和設備成本,看上去更先進,但是為了節省這些成本,而新增的信任成本,也就是商品的損耗也是巨大的。用一個公式表達就是:
新增成本 < 節省成本 => 更高效地的商業模式
那李雷應該怎么辦呢?
他需要想辦法降低新增的信任成本,讓它小于他節省下來的租金和設備成本。
運用:
具體怎么做?比如有選擇地把無人貨架投放在信用高的人群中。
舉個例子,外賣送餐員騎的都是電動車,但車的電瓶特別容易被偷走。可是,又不能讓快遞員每次送餐上樓都帶著電瓶,這樣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怎么辦?
有家外賣公司是這么干的:當外賣員到達一個小區時,公司系統會根據歷史數據給他發送一條消息,告訴他這個小區的安全狀況好不好,安全狀況不好,外賣員就把電瓶拎上樓,防止被偷。這樣就降低了信任成本,外賣員的送餐效率就達到了一種最佳的平衡。
無人貨架也同樣,李雷可以根據歷史數據,或者人群的信用數據,將貨架有選擇地投放在信用高的人群中,通過數據不斷優化,來降低信用成本。
所以,無人貨架,到底是不是一個“更高效的商業模式”?目前來看,無人貨架可能是一個“邏輯成立,但數據也許不成立”的商業模式,它最終是否能成功,需要“跑”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如果能夠找到有效控制信用成本的方法,讓“新增成本 < 節省成本”,無人貨架這個商業模式才能真正跑通。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包括節省成本這件事,也有成本。我們常常給別人如何進步的建議,都只是關注進步帶來的好處。今天你知道,有時候你認為的進步并不是進步,是因為進步的代價太大。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識賬本
劃重點
1.無人商業,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新零售”形態。
2.無人商業是否有未來,這要看新增成本和節省成本的比較。
3.一切新的商業模式,其本質都是對交易結構的優化,但是優化交易結構這件事,也是有成本的。
4.只有你的新增成本小于你的節省成本,你的商業模式才更高效。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無人超市算是一種更高效的零售嗎?
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與大家一起,過過招。也別忘了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也許能夠幫到他。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這是你在商業道路上成長的第146天,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