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種挺特殊的關系,叫夫妻。
關于夫妻關系,有這么多種描述:
這是最核心的家庭關系,但卻是家庭中唯一不存在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密關系;
這是最穩定的契約關系,但也是現代社會里毀約率最高的關系;
這是距離最近、時間最長的人類關系,也是人與人之間僅次于情侶關系外,第二不穩定的關系;
如此矛盾重重的觀點,卻是在描述人類社會繁衍生存的最基本的關系。
可是,夫妻關系真的是如此對比巨大的一種關系嗎?
讓我們看看物理學給出的答案。
量子力學里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概念,叫做“態疊加”。?
疊加加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它說明了波函數的性質。如果ψ1是體系的一個本征態,對應的本征值為A1,ψ2也是體系的一個本征態,對應的本征值為A2,根據薛定諤方程的線性關系,ψ=C1ψ1+C2ψ2也是體系一個可能的存在狀態。這個結果的物理意義是:如果Φ1和Φ2描述了粒子的可能狀態,則它們的線性疊加Φ也描述了系統的可能狀態。?
看不懂,對不對?沒關系,讓我來講一個有趣的“態疊加”的故事。
假設有一個女孩叫“粒粒”,現在同時打開左右兩扇門,我們請粒粒小姐進去。在現實生活中,粒粒小姐或者選擇了左邊的,或者選擇了右邊的,當然,粒粒小姐也可以特別個性:我不選,我不選,我就是不選!
我們的故事里,粒粒小姐是個乖女孩,她認真的看了兩扇門,然后選擇了一個。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粒粒小姐”是一顆“粒子”,請問,她進了那扇門?
這是一個讓N代物理學家燒腦的問題,因為在反復的光波“雙縫實驗”中,測試的結果都是:粒子同時穿過了兩扇門!
看到這里,你一定在怒拍手機:一派胡言!這完全不符合客觀規律!
親愛的,別著急,不僅僅是你,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家們為了這個問題可不僅僅是發脾氣摔手機(好多著名物理學家也沒見過手機),他們估計還有很多泄憤的方式,譬如揪著頭發思考,不信你看看,下面這張物理學大咖的合影上,是不是頭發都比較少?
是的,這就是神秘的量子力學。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即使通過門的只有“粒粒小姐”這一顆粒子,她也會產生量子干涉能量,因為她“干涉”了她自己!也就是說,在干涉的狀態下,她同時即走過了左邊的門,又走過了右邊的門!“即……又……”的同時存在現象,就是大名鼎鼎的“態疊加”。
好,我們把實驗加深一步,在每個門后偷偷裝一臺iPhone7,用攝像頭對著大門口,看看這個疊加是怎么產生的。然后,請猜猜看,發生了什么?你會在iPhone7的攝像頭中看到:粒粒小姐施施然從左邊或者右邊的門走了進來!
這次,你恨不得一把抓起手機,拍在我的臉上,大喊:“騙子,你這個騙子,我剛剛接受了疊加態,你不是說她會從兩個門一起進來嗎?現在怎么就從一個門進來了呢?”
只見,粒粒小姐笑意盈盈幫你擦了擦沾了口水的手機,然后微微低身一揖:“您在門口架上了攝像頭,還想讓我同時穿過兩個門,介個,介個,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是的,這就是量子力學里面關于態疊加的一種神秘的現象:這種疊加狀態不能被觀測,因為只要一有觀測的行為,粒子就會從“即走了左邊的門,又走了右邊的門”,變成了“或走了左邊的門,或走了右邊的門”。這種現象叫做“態塌縮”。
看到這里,我不禁拍案叫絕,量子真聰明,如果生在戰爭年代,組建一個量子小分隊,既能知道哪里有監視,還能隨時隱身、分身,何愁不能建設個高大上的情報組織?把小日本三個月就打回東京去。
最著名的“態疊加”和“態塌縮”試驗是“薛定諤的貓”:薛定諤同學把一只可憐的貓裝在了放置了放射性物質的箱子里,倘若貓碰到了一個特定的裝置,就會引發放射性物質外泄,貓會即時死亡。
按照我們剛剛說的“態疊加”原理,當我們看不到貓的時候,它既是生又是死,處于一種生死疊加的狀態。倘若此刻你打開箱子,作為量子的“態塌縮”原理,貓會變成“或生或死”的狀態,我們無法明白,是貓在我們開箱之前那一秒已經死了,還是開箱的一霎那我們害死了貓。
哈姆雷特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對于“薛定諤的貓”是生還是死這個問題,霍金的答案是:“當我聽說“薛定諤的貓”,我就去拿我的槍”。不知霍金是不是想把貓打死,還是要把自己打死。的確,“薛定諤的貓”讓眾多物理學家,無法面對他們既有的知識體系。
這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實中的夫妻關系?
不到生死邊緣,不到打開箱子的最后一霎那,我們并不會完全了解這段關系的結局。因為夫妻關系,雖然親密,卻沒有血緣的直接維系。我們很清楚,關于這一世的父子,這一生的母女,但是,沒到最后,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一定是:這一生的夫妻?
夫妻同床共枕、相濡與沫、生兒育女、孝奉雙親……可是所有的共同目標下,我們也會面對心靈上的疏離;
從相識,熟悉兩個人的興趣,熟悉兩個人的偏好,熟悉最喜歡的菜式,最喜歡的顏色,最愛的書籍……所有的熟悉讓親密到了一個峰值,然后就一路下跌,讓日子多了平淡、多了麻木,少了欣喜、少了漣漪……
因此,我們即感動于婚禮上攜手和承諾的美好,也見慣了分手后轉身忘記的各種情誼;
于是,既有“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又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既有“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又有“等閑識得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即在這里,又在那里”這就是量子的態疊加,這就是塵世間的夫妻。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實在是不容小覷,唐代詩人李冶的一句“至親至疏夫妻”,應該是描寫夫妻關系的千古佳句,雖然彼時,唐朝人還不明白什么是量子力學。
人類在進步,可是血緣依舊是我們心底里最牢固的基石,不然為何“血濃于水”會是大家普遍接受的真理?
我們在意血緣關系,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對“血緣”說放棄,這是一種天賜的不能磨滅的關系,可以跨越矛盾,跨越痛苦,跨越時間,跨越生死。而夫妻之間,恰恰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
很多時候,姑嫂矛盾,婆媳問題,爭論到最后,往往一句:“這是我們某(姓)家的事,你憑什么插嘴?”就常常讓妻子沒有脾氣。這就是家庭中的血緣優勢,雖然這種用法,沒有什么道理。
我們一邊親密,一邊又不得不小心翼翼。
我們即有“至親”濃情,也有“至疏”的距離。而且,我們還不能對對方給予“觀測”,就是指定在什么樣的場合下,你是要親密還是會梳理,因為這樣的指定,本身就破壞了兩種狀態的自由疊加,變成了“態塌縮”,反而會讓所有發自內心的真性情,變成了不得不為的硬桎梏,變得沒有了意義。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夫妻,不斷的追求著自己的個人空間,不愿讓對方走進自己的真實內心,疏著疏著,慢慢陌生,就遠了;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欺負,不斷的追求著兩個人的親密,無法控制住彼此之間適宜的距離,近著近著,緊到窒息,就散了;
良好的夫妻關系,就像二八年華少女的腰身,寬一分則太胖,窄一分則太瘦,寬窄適中,松緊得宜,應是一件藝術品。那些在慶祝金婚的花甲夫妻,都是這生活中的藝術大師,攜手一生的智慧,實在是值得學習。
夫妻關系,源于相識,源于緣起。緣起的道理,科學無法論證,就像為什么量子會疊加,我們也搞不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一個小小的粒子,卻有它的超凡的智慧:我即在這里,也在那里,我無所不在的擁抱你。我會竭盡全力,綻放最燦爛的美麗,可是,這一些都必須是出自我的真心。不能被左右,不能被控制。倘若不順應緣分,而是強加了你的意志,你就只能得到一半的我,或者在這里,或者在那里。
這就是這塵世間的夫妻,至親至疏,至情至性,至近至遠,至深至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