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出電影院后,我第一時間詢問了他對此片最大的觸動之處。
他馬上提到了應試教育的詬病和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然后就此發表了大約五分鐘的感慨。
我在聆聽他表達的過程中,會點頭表示贊同,也會隨之陷入更深的思考。
待他說完,他問我的觸動在哪里?
我沒急著回答,卻問他,覺得上周看的《看不見的客人》和《天才槍手》有什么不同?
他想了想后回答:
“雖然都是情節緊湊不拖沓的好電影,但是創作風格和想表達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是,沒有什么關聯的兩部電影。”
他又特意補充了一句。
“我倒覺得這兩部電影有一個共通之處。”
我笑著看他滿臉疑惑的樣子。
《看不見的客人》里,對于故事開頭那場車禍引發的毀尸滅跡事件,第一次是以勞拉引導作案的角度去敘述的。在觀看時,我和身邊兩位同性友人就深刻地覺得這女人為什么要把事情越整越嚴重,當時真心不覺得她英明神武,或者她有多么沉著冷靜不慌張,我們的共同想法就是:這女人在作大死。
雖然后來事實證明,作大死的是男主。但并不影響我根深蒂固的觀點:
從一開始,始作俑者就選擇錯了處理方法,導致后來一錯再錯,讓錯誤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
此間勞拉喊了停,她選擇終止錯誤。即使換來慘死的結局,在我看來這是她的自我救贖,亦是她從心的選擇。
而男主的每一次選擇永遠是出于對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無止境地犧牲掉他人性命,甚至是一個死人的名譽。
最后的王牌女律師給了他致命一擊,而相信這位女律師也是他的選擇。
棋輸一招便萬劫不復,這便是惡人的惡報,所以我并不相信作惡之人在每個午夜都能睡得安穩。
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喊停,選擇在你。
——————————
說回《天才槍手》。
Lynn發現了學校的不公,于是利用天馬行空的作弊方法大肆撈金。
這一段起初看的人非常過癮,但電影結束后卻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方才他提到應試教育的詬病,而我卻想到,倘若不是這樣的考試,寒門子弟如何去與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站上同一個平臺,其實這話我說的都有些心虛,因為即便窮學霸們考了再多滿分也不見得真能跟富二代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去搶資源,頂多是被富二代們高看一眼而已。
Lynn最初的作案動機是氣不過父親瞞著她多付的那些贊助費,以及學校補課班撈錢等等這些不公平的交易。于是她在富二代們的蠱惑下,撈的更加變本加厲。
她想著這學校這分數左不過是個假的,干脆讓它假的更離譜些。她發明的集體作弊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給我們這些看客們一場視覺盛宴。
可她忘了一點,正是考試制度本身才讓家境一般的她高出那些人一截,即便這學校分數水分再多,她依然是保送出國留學的唯二人選。
還有一個是Bank。
我挺喜歡這個角色的。永遠都在踏踏實實學習,埋頭踏平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坎坷。
哪怕手心常常緊張到淌著汗。
他最難得可貴的一點是對于考試公平性的較真。他覺得那個連ABCD鋼琴暗號都背不住的男生向他提出幫忙作弊給他灰色收入的想法簡直匪夷所思。
所以他才會去小心翼翼,認認真真的告訴Lynn,
“他在抄你的答案。”
然后還一一去向監考老師和校長報告。
這一幕和Lynn主導考場的出神入化比起來著實是笨拙可愛,可他在守護他耐以生存的考試,他認為神圣的考試,同樣也是讓他可以躍入龍門的唯一途徑。
他在守護它的公平,我相信他是因為不愿看到一直敬重的對手lynn被這種舞弊的不公所侵犯,才去舉報的,他是想保護她,卻不想撞破了她的財路。
而后來,她的財路卻也生生斷了他的求學之路。
何其唏噓。
他們之間的最后一句對話是,Lynn回頭笑著看向他說:“一切的選擇在于我。”
重新說回選擇,如果Lynn一開始心無旁騖繼續努力學習,分數會給她的下一步未來一個滿意的答卷。相信Bank也會,不是嗎。
當你懷疑一個制度的時候,你卻選擇與之同流合污,發著一樣的財,然后說服自己問心無愧,午夜夢回,問問你自己,真的就無愧嗎。
科舉制度始于隋,考出文才無數;張繼落榜亦有名篇留世。
當今高考雖說早已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想成功想賺錢還有更多門路可走,但依舊是大山里的寒門子弟走向新世界最有力的跳板。
你們,是不是更應該去維護它的公正。
故事的最后,Bank的心境與處境都發生了質的改變,看似再難回頭。
此刻Lynn卻選擇自首,來終結這一切錯誤。
不知看到最后的你是遺憾還是欣慰。
我想Lynn給bank最后留下的這句話,其實是想告訴他,
選擇永遠在我,也在你。
在任何時候,戲外的我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