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STIC”考場,發給遠赴澳洲參考的泰國天才少女Lynn的作文試題:有關曼德拉2003年的演講,如何構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看到不禁苦笑。不過Lynn沒有感慨的時間,同盟Bank動作不夠利索被抓使她只能孤軍奮戰,她的背后是她的傻白甜閨蜜Grace和Grace富二代男友Pat,以及價值幾百萬的“超越教育”的跨國作弊產業鏈。
1)Lynn——試圖挑戰秩序的失敗者
先歪個樓,Lynn簡直青春片女主的清流,腦力和氣場雙殺。
Lynn第一次作弊主要是因為想幫閨蜜沒錯,但其實也是對該校教育失序的憤懣,親眼看到數學考卷和閨蜜之前拿到的老師私下開設的輔導班試題一模一樣,給她的沖擊不小。她當時的邏輯估計是學校老師這么明目張膽地撈金還沒事,我不過幫襯一下閨蜜而已,要說錯自己肯定沒有那個老師錯得離譜。
導致其后來開設“鋼琴教學班”的誘因有兩個,第一是錢,幫五個人考一次試23萬,她父母婚姻破裂,父親也是中學老師,衣食住行都很樸素,她看到Pat家的游泳不是沒有動心的,能自己賺錢讓自己買上當季的潮服,吃上一頓體面的自助餐,為什么不呢;第二是發現父親瞞著自己,學校明著免去學費暗里收取贊助費20萬這件事,刺激她走上了一條秩序外的路。
Lynn除了高智以外,目標明確,性格果毅,考慮周密,應變如流,是她能被其他人推選為主腦的原因。誠然她對金錢有欲望并且不惜屢次用非正當手段滿足欲望,但因為學校失序因子的助推,她將自己看做秩序的挑戰者,這一稱號是不是得當不好說,可以看到的是她失敗了。
Lynn對于階層差距和固化看得太清楚,知道自己無力抗爭,所以她利用秩序內的漏洞創造了一套自己的游戲規則,富家子弟過考,自己同時賺錢,她認為沒有人收到傷害,此其失敗之一,她傷害到的是未作弊努力備考的那群人。
Lynn最后的反水,其實我看來鋪墊還是比較到位的,她失去新加坡獎學金機會的一刻已經對這種賺錢方法失去了大半興趣,Grace又找到她,最初她擔心再度惹禍而拒絕。但最終她冒險出頭與其說為了錢,不如說想給自己找一條更好的出路,干了這一場,新加坡雖然去不成,可是可以賺到的錢直通波士頓,這是她平衡下來比目前按部就班在國內念完大學好得多的選擇。
所以她接受了這個offer,開始了更為復雜和精密的布局,這個布局算來算去缺了一環,她想到了同樣高智商同樣清貧的Bank,Bank是這場布局的變數,也是犧牲品,這是Lynn的失敗之二。
之所以說Bank是變數,因為Lynn和他看起來背景相似,其實是兩類人,Lynn家庭環境不算優越,但比起Bank還是比下有余的;Lynn模范生當得相對輕松,BanK刻苦踏實仍然焦慮;兩人價值觀的不同從Lynn幫忙班東,Bank舉報班東一目了然;Lynn因為舉報失去了獎學金,Bank因為Pat的設計也失去了獎學金,彼此心有芥蒂。
然而最大的變數是Lynn對Bank的情愫,可參見:
貫穿電影的那場模擬審問真是一絕,Lynn的心計實在不簡單,這場審問中,能看到的是每個人對其他人的隱含感情,雖說是演戲,但是這感情不是演的:Lynn談到Bank時說,你們可以懷疑我,但不應該懷疑Bank,Bank是我見過最踏實認真的人了,他絕不會作弊。聽聽,這攻氣十足的表白~~~
Lynn在得知Pat設計了Bank就為了拉他入伙時,毅然決然終止交易;
Lynn在抵達澳洲時主動提出合張影吧,在Bank被抓這么緊張的情形下,理智如Lynn,仍然在猶豫是否要刪除這張可被當證據的照片;
所以Lynn在Bank被抓被開除后,意識到了自己造成的傷害,Bank的人生已經無法靠正途翻盤了,她沒有去拿屬于自己的錢,選擇退群留在國內,當一名老師;
在Bank主動聯系她時,她應該也是幻想過另外一種情形的,當她眼中正直的Bank反過來要拉她入伙GAT作弊時,她仍然試圖拉他回頭,說你可以拿我的那份錢,沒事的;只是此時的Bank早已不是那個會提醒Lynn有人在抄襲你的Bank了,Bank是Lynn的變數,Lynn也是Bank的變數,Lynn拒絕Bank關上門的一瞬間,不知道有沒有哭。
Lynn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失敗,這場跨國作弊得益的是那群想要不勞而獲的富家子弟,毀掉的是曾是自己最看重Bank,而想要挑戰的秩序完全沒變。把她推到攝像機前的除了所謂的三觀,是她重新選擇讓自己納入原有的秩序,這個秩序實在不怎么樣,可是至少Bank如果還在這個秩序內不至于如此快速地墮落。
2)Bank——現實里無路可選的失敗者
前面說過,Bank比起Lynn是真正的底層,寒窗苦讀原本是他認準的唯一出路,而且他心無旁騖,Lynn約他用比賽獎金去吃自助餐覺得不合算,同學班東想要他考試通融一下給答案完全不理。他不是一個容易被誘惑的人,如果不是他的人生都是坎途。
他人生的第一次痛擊,在于Lynn想拉他入伙遭拒,Pat背地里設計讓人痛打Bank扔到垃圾場,使他錯過了可以改變他人生的新加坡獎學金考試。他從垃圾場滿臉血污地醒來,試圖踉蹌著逃離卻沒有力氣絕望吶喊那一幕,以及發現真相和Pat扭打嘶吼著我媽洗衣服洗得背都陀了的那一幕,看得人心折。
Pat還不知死活要Bank幫忙,他無法理解Bank,Pat考試不通過大不了被爸爸痛扁一頓,他生來就是人生贏家,總有其他坦途可以走;而Bank缺席那場考試,等于關閉了他目前能想到的可靠的唯一出路,完全沒有可比性。
這場痛擊讓他加入了Lynn的團伙,他在知道真相后曾經憤然出走,可是卻比Lynn先冷靜了下來,為什么?Lynn也無法理解他,Lynn是退路的,而Bank沒有,所以他要干了這一場,至少他可以拿到錢。看似這次是Bank的主動選擇,其實他沒得選,從他被挑中做整場局缺失的那環開始,走向這條路是必然的。
但是失敗也是必然的,他沒有Lynn那么強大的心理素質,那么豐富的“實戰經驗”,更沒有Lynn那么機敏的反應:Lynn最后那段一邊躲避監考官一邊回憶發送答案一邊成功制造嘔吐一邊還能把罪證手機放到路人包里,堪稱多在線任務處理的典范。
Bank從澳洲回來后他除了拿錢,應該是參加了慶功派對的,Lynn踏入洗衣店時看到的那件慶功T恤就是證據,
此時他已被學校開除,可是他有錢了,可以為洗衣店添置新洗衣機了,他泰然自若地和Lynn談起自己的新計劃,完全不顧面前的Lynn內心的驚濤駭浪。
他是怎么看待Lynn的?起初兩人同是該校模范生,又一同為校參賽,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后來他舉報Lynn致使她失去獎學金讓他有些過意不去。不過Bank最多就止于此了,之后Lynn對他來說是他鄙夷的那類人,是間接導致他缺席重要考試的人,怨恨是必然的;同意入伙后兩人的關系變成通力協作共同分贓的同盟,但是因利益結盟者最容易一拍兩散。
最后他對Lynn已然很平靜,因為他也看清了:自己終生無法出國留學,國內正規高校也不會接收有污點的學生,他高中學歷又沒有背景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嘗到了走捷徑掙快錢的甜頭,無法再低頭謀一份低薪正職;而要走捷徑,面前的Lynn可以幫他做到。
只是他沒料到的是,他的黑化以及步步緊逼把Lynn推到了對立面,Lynn的這次大規模殺傷性的舉報除了會嚴重自傷之外,推測對Bank來說打擊最為沉重,他已然沒有回頭路,卻又沒有新的路可走。
3)其他角色:
Grace是少有的讓人討厭不起來的傻白甜,Lynn簡直是她眼中的神,Lynn決定終止交易時,Grace說好好都聽你的,只要你別生我的氣就行。妹子你眼中天大的事都不如Lynn不理你對不對?只可惜,有個富二代的男友的Grace,就算沒有這場作弊,與Lynn分道揚鑣也是遲早的事,階層不同,注定難以相融。
Pat典型的紈绔子弟,設計Bank那段看出他絕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好命,足矣。
Lynn的爸爸一開始覺得太過偉光正,結果后來接Lynn的時候說叫男朋友一起來吃飯這句,以及爸爸都會站在你身邊這句,真是想為他打電話啊。
影片后段,兩個模范生的大幅海報被撤下來的時候,實在太過反諷和傷感,聯想到嫌疑人X的獻身中,湯川說石神的一句話,那么好的腦子卻用來殺人。同樣,那么好那么好的腦子,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卻只能去作弊。
所以,14年過去了,曼德拉所謂的更美好的世界還要多久才能實現?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