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拉撒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賈平凹的散文集,可以說是一本個人生命體察的記錄本。他的文字不絢麗、沒波瀾,但有些細膩的思緒、對過往經歷的體悟與自嘲自言自語,很容易引起共鳴。
從現代孤獨癥候群切入,套上干凈的簡約的封面,印上引人共鳴的豎排版內文金句,出版五個月就已經再版十二次。
他倡導自由地寫,不在乎行文結構地寫,有無意識寫作的傾向,因為從小學認字以后,他就開始替母親給父親寫信絮叨家里情況,文風就那么自然,是未經雕琢的真實與破開自己的坦然。
“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自由的獸,圈養的禽,各有各自的煩惱與喜悅。那長嘯的獸是孤獨的嗎?也許只是太久沒說話,清一清嗓子,確定聲帶還在呢。
“有一日我要死了,墓碑上是可以這樣寫的:這個人終于被敲死了!”
被絡繹不絕敲門的朋友們困擾得不行的賈平凹,門庭若市的熱鬧他不喜歡,而且還頗有微詞,如果能自在獨行該有多好。
他可以躲起來,假裝不在不應門,可是現在的人呢,短信微信qq微博郵箱沒回,立馬電話call過來,除非關掉所有電子設備,假裝上飛機。
“要日記,就記夢。記其跡體驗心境以察現實。 ”
轉瞬即逝的夢,曾經一度開啟無意識寫作,每日睡眼惺忪就開啟手機,記錄夢境,現在回味起來很有意思。
影子如果有感覺,無時不刻在疼痛著。
踩影子為樂趣的小孩會被這般細膩敏感的小思緒嚇到吧。
[如果影子有xx]系列,能引發一連串想象呢。不過它通常是被我忽視掉的元素,走路時,腦子里想著其他事情,耳朵里塞著音頻課程,視線偶爾掠過一眼影子,毫不在意。也許影子并不心甘情愿追隨我們的腳步,被迫捆綁,人家也想自由。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嘮叨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該自在的就自在吧,該瀟灑的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末了,還很喜歡他提到樹木的生長這一段:
第一是掙脫本身殼的桎梏,第二是沖破地層的束縛,再就是在空間努力,空間充滿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原來是這么堅實嚴密。樹木的生長,必須靠著自己向外擴張才能有自己的獨立存在的立體啊!